[发明专利]一种堤坝管涌探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8762.X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8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丁桦;鲁晓兵;刘浩;曾伟;赵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E02B3/10 | 分类号: | E02B3/10;G01K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创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尹振启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堤坝 探测 方法 | ||
1、一种堤坝管涌探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测量水温、大气温度、查看堤坝土体类型;
(二)用红外热线仪对堤坝进行扫描,获得堤坝表面的等温线分布,找出温度与周围明显不同的点;
(三)绘制上述温度与周围明显不同点及附近的温度梯度分布图,通过下述公式求得温度径向梯度值,
Td为径向温度梯度,T(r,θ)为物体表面的绝对温度,r为径向坐标、θ为环向坐标,由沿径向向外的该点的邻近点的温度值减去该点的温度值得到两点之间的温度差值,然后用该温度差值除以两点间的距离即得到径向温度梯度Td,当径向温度梯度Td>Tr时,Tr是管涌位置的径向温度梯度的临界值,即可确定上述检测点为管涌发生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堤坝管涌探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温度梯度的临界值由实验获得,首先取回待检测的堤坝的土体制成室内堤坝小模型,在堤坝小模型上预先人工模拟若干次最终有管涌形成和无管涌形成的过程,用红外热线仪测量模拟过程中的堤坝小模型表面温度变化过程,获得模型表面温度的梯度,比较有无管涌形成的温度梯度来确定径向温度梯度的临界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876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流场可视化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固体物料熔融生产复合肥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