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栽培真盐生海水蔬菜的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099113.1 申请日: 2007-05-11
公开(公告)号: CN101300956A 公开(公告)日: 2008-11-12
发明(设计)人: 李银心;周祥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G33/00 分类号: A01G33/00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关畅;任凤华
地址: 100093北京市海***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栽培 真盐生 海水 蔬菜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栽培真盐生海水蔬菜的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抗盐性的不同,植物可分成盐生植物和非盐生植物。其被普遍认可的定义(H Greenway and R Munns,1980.Mechanisms of Salt Tolerance in Nonhalophytes.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Vol.31:Page149-190)是:能够在含有至少3.3bar(相当于70mmol/L单价盐)渗透压盐水的生境中生长的植物区系属于盐生植物,凡不能在上述生境中生长或完成其生活史的植物就是非盐生植物,也称甜土植物。盐生植物在生理上具有一系列的抗盐特征,Breckle(SW Breckle,1990.Salinity tolerance of different halophyte types.In:Brassam NE1,DambrodtM,Loughman BC(eds).Genetic Aspects of Plant Mineral Nutrient.Netherland:Kluwer Academic Pubishers,167-175)根据对过量盐分的适应方式不同将它们分为三个生理类型。

(1)真盐生植物:

也叫真盐生植物。这类植物包括叶肉质化和茎肉质化类型。它们普遍对盐土的适应性很强,能生长在重盐渍土上,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可溶性盐分并积聚在体内而不受害。这类植物的原生质对盐类的抗性特别强,能耐受6%甚至更浓的NaCl溶液。它们的细胞液浓度很高,并具有极高的渗透压,根的渗透压高达40个大气压以上,有些甚至可达到70至100个大气压,大大超过土壤溶液的渗透压,所以能从高盐浓度盐土中吸收水分。常见的代表植物如生长在滨海重盐渍土上的盐地碱蓬(Sueadasalsa)、碱蓬(S.glauca)、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毕氏海篷子(S.bigelovii L.)等。

(2)泌盐盐生植物:

这类植物也能从盐渍土中吸取过多的盐分,但并不积存在体内,而是通过茎、叶表面密布的盐腺细胞把吸收的盐分分泌排出体外,分泌排出的结晶盐在茎、叶表面又被风吹雨淋扩散,这类植物称为泌盐植物。典型的代表植物如大米草(Spatinaanglica)、二色补血草(Limonium bicolor)、柽柳(Tamarix chinensis))等。

(3)拒盐盐生植物:

也叫假盐生植物。这类植物虽然能生长在盐渍土中,但不吸收土壤中的盐类,这是由于植物体内含有大量的可溶性有机物,细胞的渗透压很高,使植物具有抗盐作用。这类植物除对盐离子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吸收外,还能将盐分贮藏在植物根部或地上部分基部。生长在盐碱荒地中的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等都是典型的拒盐植物。

真盐生植物中的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 L.),是藜科盐角草属一年生真盐生植物。高50-70厘米。经过人工长期的驯化栽培,选育出现名为“海芦笋”的蔬菜种类。海芦笋的抗盐性很强,能在海水中并且盐份高的砂土,沙壤土等多种性状的土壤生长,它可以在30‰盐度的海水中正常生长,可以耐受70—80‰盐度。其大面积生长于海边、河湖岸边、草甸、田边等含盐碱的土壤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国外的北美等地也有生长。海芦笋对气候的要求不高,夜间温度在5℃,白天温度在12-15℃即可自然生长。种子在自然条件下,3月上中旬即可出苗,4-8月份为产菜期,8-9月为花期,9-10月为结实期,11月初种子完全成熟。

海芦笋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栽培技术简单,春季和秋冬季大棚栽培可长期生产,从播种到鲜菜采摘时间短,春夏季30-40天,秋冬季50-60天,大棚栽培采菜期可以提前2-3个月,年亩产2000kg。春节上市供应可以成为餐桌上的一大亮点。但浇灌用水盐度(NaCl含量)达到或超过1.3%,其食用部分细胞中积聚大量盐分,使得食用口感过咸,在采收食用时需要淡水浸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91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