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插即用式可扩展无线数据采集网络及构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099621.X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6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谢劲松;何晶靖;孙晓君;郭伟;刘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绿安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Q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小灿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插即用 扩展 无线数据 采集 网络 构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特别是一种即插即用式可扩展无线数据采集网络及构成方法,所述即插即用式可扩展就是指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在网域范围内通过即插即用式的方式将无线数据采集模块进行部署或扩展,从而能够随意采集到任何点位的具体参数。
背景技术
无线数据采集网络在测控系统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一般地说来,这样的数据采集网络在设计上要求具有便捷的可扩展性,同时网络通信协议符合工业标准。在采用无线的网络通讯方式时,一般还要求网络设计具备能对网络中采集模块的增减进行自动监测,接收模块与采集模块间的多点通讯能够有序而不相互碰撞等特性。
目前,国内外已有的具备无线网络化设计的数据采集产品普遍采用不同的频率或是不同采集模块的存储器的物理地址,来区分和识别网络中不同采集模块的网络设计方式。采用这样的方式所构成的无线网络具有可进行实时对话通讯等优点,但从用户使用和安装的角度来说具有如下明显的不足:
1、网络的安装或变更需要与网络中模块的工作频率或是物理地址的设置协调进行。网络中各模块的设置不能相互冲突,新入网的模块的设置不能与已有设置重复;
2、网络中采集模块的数量受地址或频率可划分数量的限制,同一网络仅允许一定数目的采集模块存在。
网络的这种构成方式大大限制了用户根据需要自行构建和变更数据采集网络的可行性,使得此类网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扩展性受到限制。此外,对于无线数据采集网络的即插即用式可扩展设计在国内还没有相关的标准、协议及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提供一种即插即用式可扩展无线数据采集网络,在该网络中,对于采集模块的增加或减少,网络均能自动检测、识别,并且无需对网络中的模块进行任何硬件包括固化在硬件中的软件程序(即固件)在内的通常的设置,能够使得网络中对采集模块的个体识别不再依赖固件中的工作频率或物理地址,而是完全依赖各采集模块上唯一的名称代码,从而实现无线数据采集网络的可扩展的即插即用功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即插即用式可扩展无线数据采集网络的构成方法。
本发明总的技术构思为,利用各采集模块上唯一的名称代码实现控制中心与各采集模块的应答连结和采集数据传输,不再依赖各采集模块固件中的工作频率或物理地址进行个体识别,从而实现无线数据采集网络的可扩展的即插即用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即插即用式可扩展无线数据采集网络,包括控制中心和与控制中心连接的网络接收模块,以及与网络接收模块进行无线连结的、分布于网络内的采集模块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群中的各采集模块上具有相互区别的名称代码,所述控制中心利用名称代码与各采集模块进行应答连结和采集数据传输;所述采集模块群中的采集模块采用相同的工作频率,并具有相同的物理地址。
所述采集模块的固件采用如下统一格式的数据流:采集模块名称代码+数据种类+数据内容。
所述名称代码包括如下编码要素:生产日期+生产时间。
所述采集模块的固件在生产时一次性载入硬件。
所述控制中心采用网络计算机或电脑。
所述数据种类为温度、湿度、速度、噪声或振动。
所述控制中心具有若干个控制程序,每个控制程序对应着各自的无线数据采集网络,分布于各个无线数据采集网络中的各采集模块上具有相互区别的名称代码,各个无线数据采集网络可以具有相互重叠部分。
即插即用式可扩展无线数据采集网络的构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内部署具有相互区别的名称代码的采集模块,并对各采集模块上电;
步骤2:各采集模块通过接收模块与控制中心进行连接,并在网络的控制中心安装电脑控制程序;
步骤3:启动电脑控制程序,将本数据采集网络中所包含的采集模块的名称代码依次输入控制程序界面;
步骤4:运行控制程序,程序将自动完成对网络中所含采集模块的检测及数据采集;
所述步骤1与步骤2的顺序可以互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绿安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绿安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0996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分离粒子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过滤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