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先导式高压蝶阀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0019.3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顺;占春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占春龙 |
主分类号: | F16K1/22 | 分类号: | F16K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卓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子英 |
地址: | 325105浙江省永嘉县瓯北镇***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先导 高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蝶阀,特别是一种适于高压介质的先导式高压蝶阀。
技术背景
现有蝶阀主要由阀体、阀杆和蝶板构成,所述阀体中心为阀体通径,两端设有安装法兰,所述阀体通径的内侧表面设有向内规则凸起的阀座,所述蝶板位于阀体通径内,并固定连接在阀杆上,其外圆表面设有密封面,与阀座构成密封副,所述阀杆上下延伸,与所述阀体转动密封连接,其上端连接位于阀体上方的驱动装置。工作时阀杆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带动蝶板转动,当蝶板外圆的密封面与阀座内表面的密封面吻合时,阀门关闭;当两个密封面相互分离时,阀门开启;当蝶板的密封平面(密封面中线所在的平面)与阀体通径轴线平行时,阀门开度最大。
为便于蝶板转动并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一种优化的设计方式是将蝶板设置成具有两偏心距的结构,其中一个偏心距是阀杆中心线和阀门通径轴线之间的偏心距,另一个偏心距是阀杆中心线和密封平面之间的偏心距,这种优化设计在很大程度减少了阀座对蝶板转动的妨碍,提高了密封效果,但还不是非常理想,特别是对高压介质,由于相互吻合的密封面之间需要具有足够高的挤压力,在保持足够高挤压力的情况下,要保证蝶板活动自如是困难的。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导式高压蝶阀,这种阀门可以同时保证实现密封面之间的高挤压力和蝶板的灵活转动。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先导式高压蝶阀,主要由阀体、阀杆和蝶板构成,所述阀体中心为阀体通径,所述阀体通径的内侧表面设有向内规则凸起的阀座,所述蝶板位于所述阀体通径内,与所述阀杆连接,其外圆表面设有密封面,与所述阀座内表面的密封面构成密封副,所述阀杆上下延伸,与所述阀体转动密封连接,所述阀杆中心线同所述阀门通径轴线和所述蝶板密封平面之间各设有一个偏心距,所述阀座的密封面呈顶角为2β的圆锥面,该圆锥面的中心线同所述阀体通径的轴线之间有一个偏心角α,其中α≤β,所述阀座的小端密封面和阀门通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α,大端密封面和阀门通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α。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阀座的密封面为圆锥面,并且该圆锥面同阀体通经轴线之间有一个偏心角,该偏心角同两个偏心距相互配合,在保证密封效果的同时,避免了阀座对蝶板转动的妨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先导式高压蝶阀,主要由阀体1、阀杆6和蝶板4构成,所述阀体中心为阀体通径,所述阀体通径的内侧表面设有向内规则凸起的阀座,所述蝶板位于所述阀体通径内,与所述阀杆连接,其外圆表面设有密封面,与所述阀座内表面的密封面构成密封副,所述蝶板可以由蝶板板体、蝶板密封件2和密封件压盖3组成,所述蝶板密封件嵌装在蝶板板体的外圆上,其外侧表面构成所述蝶板的密封面,所述密封件压盖紧固在蝶板板体上,并将蝶板密封件压紧在密封件压盖和蝶板板体之间,以实现蝶板密封件的固定,所述阀杆上下延伸,与所述阀体转动密封连接,所述阀杆中心线同所述阀门通径轴线和所述蝶板密封平面之间各设有一个偏心距,所述阀座的密封面呈顶角为2β的圆锥面,该圆锥面的中心线同所述阀体通径的轴线之间有一个偏心角α,其中α≤β,所述阀座的小端密封面和阀门通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α,大端密封面和阀门通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β+α。
当α=β时,所述阀座的小端密封面和所述阀体通径的轴线平行,夹角为0。当α<β时,阀座大小端密封面和阀门通径轴线之间都有一个正值角度(即密封面沿介质流方向向通径中心斜)。当阀门关闭时,蝶板的密封面与阀座密封面吻合,受阀座阻挡不会因介质压力而向出口端滑移,有利于保证密封副的稳定性。综合密封要求和蝶板的转动要求,通常可以β-α值的取值范围可以是3-13度,例如:3度、4度、5度、6度、7度、8度、9度、10度、11度、12度或13度。
所述蝶板同所述阀杆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孔、轴式配合并设有将两者固定的销轴,由此形成蝶板同阀杆之间的固定连接,转动阀杆时,蝶板随之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占春龙,未经占春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00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