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抗血栓活性的异喹啉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0031.4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8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彭师奇;赵明;崔国辉;澎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5/02 | 分类号: | C07D235/02;C07D403/06;A61K31/4184;A61P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血栓 活性 喹啉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环化合物,尤其涉及具有抗血栓活性的异喹啉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该异喹啉类化合物作为抗血栓剂的应用,属于生物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血管栓塞性疾病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死亡率负最重要的责任。血栓形成是血管栓塞性疾病发病的最重要的病因。寻找抗血栓药物是新药研究的热点之一。血小板聚集与Ca离子浓度有关。胞浆内Ca离子浓度升高,血小板激活并聚集。胞浆内Ca离子浓度降低,血小板抑制。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大都具有钙拮抗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此外,四氢异喹啉分子中的苯环紫外发色团,方便药物代谢研究。我们的初期研究表明,3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具有明确的抗血栓作用。针对3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的脂溶性和水溶性都差造成吸收差的事实,我们在3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的2位N上引入氨基酸残基,制备了一系列3S-N-L-氨基酰-1,2,3,4-四氢异喹啉-3-S-羧酸(彭师奇、赵明、崔国辉、郑美青,(3S)-N-(L-氨基酰)-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其合成及作为抗血栓剂的应用,申请号:200610164978.7)和在3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的3位羧基上引入氨基酸残基,制备了一系列3S-N-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酰基氨基酸(彭师奇、赵明、崔国辉、陈慎令,N-[(3S)-1,2,3,4-四氢异喹啉-3-甲酰基]氨基酸、其制备方法及应用,申请号:200610144236.8),它们都是抗血栓剂。
在3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中引入L-氨基酸可以提高3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的脂溶性和水溶性,但同时存在着所引入L-氨基酸在体内存在着代谢或易于降解的缺陷,有待克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将L-氨基酸引入到3S-1,2,3,4-四氢异喹啉-3-羧酸中,存在着L-氨基酸在体内代谢或易于降解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异喹啉化合物,该异喹啉化合物中所引入的L-氨基酸比较稳定,不易在体内代谢。
本发明首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下述通式I化合物:
通式I
其中,R选自CH2CH(CH3)2、CH(CH3)2、CH(CH3)CH2CH3、CH3、氢、CH2C6H5、CH2C6H4-OH-p、吲哚-5-基-CH2、CH2CO2H、CH2CH2CO2H、CH2CH2CH2CH2NH2、CH(OH)CH3、CH2CONH2、CH2CH2CONH2、CH2CH2CH2NHC(NH)NH2或CH2CH2SCH3。
本发明依据和综合考虑了下述几方面完成了本发明:血栓形成是血管栓塞性疾病发病的最重要的病因;3S-1,2,3,4-四氢异啉-3-羧酸是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天然物质;在3S-1,2,3,4-四氢异啉-3-羧酸中引入L-氨基酸生成3S-1,2,3,4-四氢异啉-3-甲酰氨基酸可获得抗血栓好处;防止引入的L-氨基酸在体内代谢可保持获得的抗血栓好处;防止3S-1,2,3,4-四氢异啉-3-甲酰氨基酸被降解的最直接的办法是在引入的L-氨基酸与3S-1,2,3,4-四氢异啉环之间生成第三个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备上述通式I化合物的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制备上述通式I化合物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00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废气废热回收热交换器
- 下一篇:半实际正弦波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