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持长棒状采棉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0544.5 | 申请日: | 2007-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78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华松 |
主分类号: | A01D46/10 | 分类号: | A01D46/10;A01D6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9000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持 长棒状采棉头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棉花收获机械。是一种手持长棒状采棉头。
现有小型采棉机的手持采棉头,其形式有负压吸棉式,负压吸棉加“机械手”式,其采棉头与棉花的接触方式均为“点对点”式,如即:采棉头的采棉触点与棉花朵接触,一朵一朵分别一一采摘。每次采棉头移动位置一次,最多仅能采一朵棉花。由于人手移动的频率是有极限的,所以决定了这种“点对点”方式采棉的效率是有限的。根据本人用这种方式的采棉试验,在新疆棉花田里,每小时最多采收15公斤棉花。是普通人工的2-3倍,加上燃油费等投入,经济效果并不理想,致使一系列的这种“点对点”小型采棉机推广受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面对多点”或“面对面”的接触方式采棉技术,达到效率高出人工5-10倍的长时间操作而又可轻松使用的手持长棒状采棉头。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手持长棒状采棉头由采针可伸缩的采棉辊筒和平行于该辊筒的半封闭型吸棉硬壳管及附件组成;分述如下:采针可伸缩的采棉辊筒,其结构与本人专利“大中型采棉机”(专利申请号:200710084855.7)相似。区别在于:(1)尺寸缩小;(2)中心铁轴的旋转动力来自软轴,软轴将旋转动力,通过偏心转动组合齿轮。由中心铁轴传送给辊筒。即:可通过和铁轴紧配合的弧状齿顶齿轮,将动力传给齿间为圆弧状缺口的环状内齿齿轮。环状内齿齿轮外圆固定在辊筒内壁。这样,当中心铁轴旋转,偏心转动组合齿轮带动滚筒也同步旋转。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圆弧状齿顶齿轮和环状内齿齿轮要在技术上满足:①二者吻合,圆弧状齿顶齿轮齿数和环状内齿齿轮的圆弧状缺口个数相同;②两齿轮偏心距离应满足:环状内齿齿轮的所有齿根形成的圆的直径与圆弧状齿顶齿轮的所有齿顶形成的圆的直径差的一半;③当两齿轮同心放置时,则圆弧状齿顶齿轮的齿顶圆弧与环状内齿齿轮的圆弧状缺口的圆弧,也是分别同心的。
另一方案:同一金属棒一端固定在中心铁轴上,另一端可插入辊筒壁的滑动孔中,并可以在一定限度内伸缩活动,注意辊筒筒壁上的滑动孔中,设有耐磨的铜质孔套。
采针可伸缩的采棉辊筒两端分别设有支撑中心铁轴旋转的轴承及其轴承架,以及支撑辊筒筒壁旋转的轴承及其轴。上述,轴承架和轴两位一体称偏心轴架。以保证采针在旋转到辊筒外侧时伸出筒壁,旋转到内侧时缩进筒壁。从而使采针顺利完成采棉,脱棉两个功能过程。在采针缩进辊筒壁的筒壁一侧,设置一细棒状挡花棒,与辊筒壁平行,距辊筒壁口0.5-1.5毫米,长度不短于辊筒长度,两端固定在吸棉硬壳管上。其功能是阻止采下棉花沿原来方向运动,使棉花停留在挡花棒处,利于吸风负压将棉花带走。吸棉硬壳管呈圆管状。一端和吸棉软管联结,另一端圆管侧壁开一呈长槽形状口。开口长度和采棉辊筒长度相同,开口宽度为开口内含入采棉辊筒后,其双侧均留有缝隙,一侧为旋出缝隙,约2-5毫米宽,另一侧为旋入缝隙,为10-40毫米宽。采棉辊筒两端固定在吸棉硬壳管上。两缝隙分别由固定在吸棉硬壳管的长槽形口沿上的塑胶板条柔性封闭。几乎不透空气。旋入缝隙的塑胶板条的边沿上,对应位置留有采针旋入的小缝门,当采针旋转经过时,从小缝门通过,当采针携带棉花共同旋入时,则弹性的塑胶板条被撑开了更大的入口,将棉花拉入腔口呐之后,又弹回呈封闭状态。起到了自动密封的作用。
由于手持长棒状采棉头重量较重,因此设计一承重背带,背带扎捆在拾棉工人的肩和腰上,并从承重背带侧面挂上一根有弹性的带子,带子另一端悬挂在长棒状采棉头的手柄部位。弹性带子长度可调,因人而选择适宜长度,将长棒状采棉头重量负担交给肩腰承担,从而降低手腕的负重负担,减轻手肩劳累,延长了劳动操作时间。
该发明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由于长棒状采棉头的采棉动作是棒身横扫棉花朵,而不用精确“点对点”接触。象用扫把扫地,扩大了工作面,缩短了对准时间,因而采拾棉花速度提高,达到人工采拾的5-10倍;因采棉头的自重不仅只有手腕承受,人肩腰承受大部自重,保证了手腕在长时间采拾过程中不易疲劳。真正做到了省力,高效,造价较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长棒状采棉头的立体剖视图;
图2是偏心转动组合齿轮剖视图;
图3是封闭用的塑胶板条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华松,未经陈华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05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装置
- 下一篇:轮胎/车轮胎圈夹带物质的清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