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贴花纸层压至载体薄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0650.3 | 申请日: | 200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59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B·索姆帕利;纪纯新;甄苏珊;H·A·加斯泰格;下田博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8/10;B32B37/12;B32B27/08;B32B7/12;B41M3/1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庞立志;范赤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贴花 层压 载体 薄膜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受益于2006年2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777,197。
技术领域
所公开的实施方案通常涉及将贴花纸(decal)基片层压至载体薄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燃料电池技术中,将催化剂涂敷在聚合物电解质膜上。催化剂层可直接 沉积在膜上,或通过在贴花纸基片上先涂覆催化剂而间接施加在膜上。使用滚 压方法以浆料形式将催化剂涂覆在贴花纸基片上。在其上涂覆了催化剂的膜叫 作催化剂涂覆膜(CCM,catalyst coated membrane)。
催化剂涂覆在贴花纸基片上之后,可以在催化剂被转移到膜之前将离聚物 喷涂在催化剂上。尽管催化剂和膜都包含离聚物,离聚物喷涂层在催化剂和膜 之间提供较好的接触。这增大了膜和催化剂之间的质子交换,因此提高了燃料 电池的性能。
贴花纸基片可以是多孔材料,例如多孔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贴花纸基 片。然而,ePTFE基片昂贵且不能再使用。尤其是,当催化剂被转移到ePTFE 基片上的膜时,一部分离聚物保留在ePTFE基片中。而且,在处理期间,ePTFE 基片可以拉伸、变形并吸收溶剂,因此,ePTFE基片在使用过一次之后被抛弃。
贴花纸基片还可以是非多孔材料,例如乙烯四氟乙烯(ETFE)贴花纸基片。 因为几乎全部的涂覆物和离聚物都在贴花方法中被转移了,ETFE贴花纸基片 提供了催化剂和离聚物到基片的最小损失。ETFE贴花纸基片没有变形并可以 再使用。
在另一个制造技术中,制备膜电极组件(MEA)作为催化剂涂覆的扩散介质 (CCDM)而不是CCM。扩散介质是多孔材料,所以气体和水可以通过MEA传 送。扩散介质典型的是涂覆有微孔层的碳纸基片,其中微孔层是碳和氟聚物 (FEP、PVDF、HFP、PTFE等)的混合物。催化剂油墨(ink)通常涂覆在微孔层 的顶部,其可以完全涂覆,例如通过离聚物溶液喷雾。一片裸全氟化的膜夹在 两片CCDM之间,其中催化剂一侧朝向膜,然后热压以将CCDM与膜粘结。
在共同转让的Sompalli等人的美国专利6,524,736中可以发现一种制备耐 用的MEA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在多孔膨体PTFE支撑物或网状物上涂覆 催化剂油墨以产生具有如图1-2a所示的离聚物粘合剂的均一分布的电极的制备 MEA的工艺。还描述了过量喷洒(over-spray)的想法以辅助催化剂很好的转移 到膜上。Sompalli等人的美国专利6,524,736公开了以下内容。其上沉积有催化 剂的非常薄的微孔基片可能是难以处理的,并且多孔载体薄膜可以粘结到薄的 微孔基片上以提供强度和支撑的层。在将基片从膜电极组件上去除的过程中, 多孔载体薄膜可以充分地粘结到微孔基片上。必须在整个过程中保持微孔基片 和多孔载体薄膜之间的粘结,并且必须在热压步骤的温度下维持此粘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种方法,其包括:在载体薄膜上沉积包含离 聚物和溶剂的液体粘结层;在液体粘结层上放置贴花纸基片并干燥液体粘结层 以提供包含离聚物的固体粘结层,并且固体粘结层将贴花纸基片和载体薄膜粘 结在一起。
通过以下提供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将变得清楚。应认识到, 当指出本发明的典型实施方案时,详细描述和具体实施例意图在于仅说明而非 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根据详细描述以及附图,将对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案有更全面的理解,其 中:
图1说明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其包括在载体薄膜上沉积含有离聚物 的液体粘结层的方法;
图2说明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其包括在液体粘结层上沉积贴花纸基 片;
图3说明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其包括使液体粘结层固化和在贴花纸 基片上沉积催化剂浆料层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方案的描述实际上仅是示范性的,其意图并不在于限制本发明、 其应用或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公司;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06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切针装置
- 下一篇:控制组播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