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发器、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1193.X | 申请日: | 200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400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泷本孝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1/264 | 分类号: | B60R21/264;F42C11/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田军锋;王爱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发 充气 以及 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电用电线束通过电极以及连接器等连接部件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的引发器,特别涉及该引发器主体和电线束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防水性良好的引发器。并且,本发明还涉及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和具有该充气机的气囊装置。
背景技术
装载于车辆等上的气囊装置,具有通过向内部供给气体而膨胀的气囊和用于向该气囊供给气体的充气机。该充气机包括气体产生剂和使该气体产生剂的气体产生反应开始的引发器。
引发器包括反应药剂、用于使该反应药剂的反应开始的点火装置以及用于向该点火装置通电的通电用电线束。
因通过电线束向该点火装置通电,该反应药剂被点火而产生高温的反应气体,该反应气体使充气机的气体产生剂开始气体产生反应。
由此,从充气机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使气囊膨胀。
作为电线束对引发器主体的连接结构,通常是从引发器主体延伸出与该点火装置导通的电极销,在该电极销上连接电线束(例如,日文专利公开2002-90097号公报)。在这种情况下,在电线束的前端设置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上插入电极销而连接电线束。
关于这种引发器的一个例子,参照图5进一步详细说明。图5是现有例的引发器和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的引发器安装部附近的纵剖视图,表示引发器安装在充气机上的状态。
该引发器10A包括引发器主体20、保持该引发器主体20的大致圆筒状的套环30、接合该引发器主体20和套环30的树脂40、和用于向该引发器主体20通电的电线束50等。
该引发器主体20具有在内部收容反应药剂及点火装置(均省略图示)的头部21和从该头部21延伸出的电极销22。该电极销22与头部21内的点火装置导通。
套环30包括圆筒状的主体31、在该主体31的内周面环绕设置的向内凸缘部32、以及从主体31的一端侧(后端侧)延伸设置的圆筒状的围壁部33。该主体31的外周直径比围壁部33的外周直径大。
引发器主体20配置在该主体31内,电极销22通过向内凸缘部32的内孔向围壁部33内延伸出。在该引发器主体20和主体31的内周面之间以及在向内凸缘部32的内孔的内侧,由射出成形等填充有上述树脂40,通过硬化的该树脂40接合引发器主体20和套环30。
在上述电线束50的前端设有连接器51,使该连接器51的前端侧进入围壁部33内,而使该连接器51结合在电极销22上。即,在该现有例中,通过该电极销22和连接器51构成引发器主体20和电线束50之间的连接部件。
标号52是用于防止连接器51脱落的爪,通过该爪52与形成在围壁部33内周面的槽(标号省略)扣合,防止该连接器51从电极销22脱落。
该引发器10A安装在充气机9A上。
在该现有例中,该充气机9A为棒状结构,具有收容气体产生剂(省略图示)的圆筒状的外壳9a。在该外壳9a的轴心线方向的一端侧(后端侧)设有引发器安装部9b。该引发器安装部9b为具有与该外壳9a内连通的内孔9c的大致圆筒状的结构。在该外壳9a的另一端侧(前端侧)设有气体喷出部(省略图示)。
引发器10A将头部21作为前头插入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内孔9c内。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后端侧进行敛缝,紧密接合在套环30的外周面上,从而将引发器10A固定在该引发器安装部9b内,并且该引发器安装部9b的后端侧被密封。
通过电线束50、连接器51以及电极销22对上述点火装置通电时,该点火装置起动而使反应药剂点火,从而产生高温的反应气体。该反应气体使头部21破裂后,通过引发器安装部9b的内孔9c向外壳9a内流入,与该外壳9a内的气体产生剂接触而引发气体产生反应。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2002-900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通电用电线束通过电极以及连接器等连接部件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的引发器中,提供该引发器主体和电线束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防水性良好的引发器、具有该引发器的充气机以及气囊装置。
技术方案1的引发器,其中,通电用电线束通过连接部件连接到引发器主体上,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覆盖该连接部件和该引发器主体之间的结合部的密封部。
技术方案2的引发器,在技术方案1中,其特征在于,通过上述密封部至少覆盖该连接部件和该引发器主体之间的结合部以及该连接部件和电线束之间的结合部。
技术方案3的引发器,在技术方案1或2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件由设在上述引发器主体上的电极和与上述电线束相连的连接器构成,该连接器与该电极结合,上述密封部设置成至少覆盖该连接器和上述引发器主体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119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陶瓷粉体调和剂及其调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