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箱散热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1729.8 | 申请日: | 2007-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6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石逸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06F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箱 散热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机箱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装置处理速度的增加以及功能性的扩张,机箱内部各装置所产生的热量也就越来越大。为了顺利排除机箱内部的热量,机箱通常设置有散热模块,设法降低整个系统温度,以保持系统稳定性。散热模块具有多种形式,为了符合成本上的考虑,一般都是在机箱内壁上装设多个系统风扇,利用系统风扇的转动,使机箱内部与外部的空气可以顺利流动,降低系统温度。
但是计算机机箱内部也有许多信号传输线、电源线及各式适配卡设备。当系统风扇或者其它设备需要移除或更换时,充斥过多设备的狭小机箱空间,常常造成作业上的不便。
因此如何改进机箱散热模块的结构,使得机箱散热模块的更换可以更加简便,降低作业时间,为目前厂商所期盼之愿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机箱散热模块,用以增加设备更换的方便性以及降低作业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机箱散热模块,具有机箱、托盘、至少一风扇及至少一枢接结构。机箱具有开口面,托盘具有至少一开孔。风扇则对应开孔与开口面固定在托盘上。枢接结构耦接机箱与托盘,使托盘可朝向机箱外侧旋动,或平行开口面。当托盘平行开口面时,风扇正对开口面,使风扇可吸入外界空气至机箱内或排出机箱内部的空气。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实施例中枢接结构藉由枢接轴、枢接孔与枢接套所组成,枢接套与枢接轴可互相分离。另一实施例中,枢接结构由固定孔、枢接孔与枢接件所组成,枢接件与固定孔可互相分离。因此托盘可脱离机箱。
机箱散热模块将风扇固定于托盘上,并且将利用枢接结构将托盘耦接于机箱上,使得托盘可以改变与机箱的角度,降低风扇拆卸的难度。且托盘亦可完全脱离机箱,使风扇的拆装更有弹性,机箱散热模块的更换也更加简洁,降低作业时间。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箱散热模块示意图。
图2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托盘及风扇示意图。
图3绘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枢接结构示意图。
图4绘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枢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机箱散热模块
110:机箱
112:开口面
114:凹口
120:托盘
122:开孔
130:风扇
140:枢接结构
212:枢接孔
214:枢接轴
216:枢接套
410:枢接结构
412:枢接孔
414:固定孔
416:枢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箱散热模块将风扇固定于托盘上,且托盘与机箱利用枢接结构耦接,使托盘可朝向机箱外侧作转动,使得风扇的拆卸更加容易。且托盘亦可完全脱离机箱,让整个机箱散热模块的更换更加简洁。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和范围内,当可更改风扇与枢接结构的数量及种类,以配合各种成本与应用上的考虑。
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机箱散热模块100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托盘120及风扇130示意图。机箱散热模块100具有机箱110、托盘120、风扇130与枢接结构140。机箱110具有开口面112,让机箱110内部空气与外界空气相互流通。托盘120具有开孔122。风扇130则对应开孔122与开口面112固定于托盘120上。在本实施例中,机箱散热模块100具有多个风扇130以及开孔122,在其它实施例中两者的数量可依风扇尺寸及及开孔大小作最佳搭配,使风扇130启动时能配合开孔122吸入或排出空气。
枢接结构140耦接机箱110与托盘120,使托盘120可朝向机箱110外侧旋动,如箭头A所示。此外,托盘120亦可成为平行开口面112的状态。当托盘120平行开口面112时,风扇130正对于开口面112,使风扇130可吸入外界空气到机箱110内,或者排出机箱110内部的空气,来达到降低系统温度的效果。而当托盘120朝向机箱110外侧旋动一定角度后,即可拆卸风扇130,轻易地达成风扇130的更换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1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