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上料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2039.4 | 申请日: | 2007-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2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文国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B65G13/00;B65G4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明和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郁玉成 |
地址: | 314300浙江省嘉兴市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料机构,特别涉及一种金属长杆件的自动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金属件,例如是金属杆件,在加工过程中需要自动地向前给进,通常采用滚轮组向前滚动,金属杆件置于滚轮组之上,由滚轮组带动向前给进。到了加工或处理区以后,就需要再放上新的工件。如果采用人工补充送料的方式,一个工人通常只能管理有限数量的机器,如果机器加工速度快,甚至一个工人只能管理一台机器。这样需要的人力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自动上料机构,能够连续地、自动地上料。再加上适当的自动卸料机构,除了照看机器是否正常,以及保证及时供料和及时运走加工完的工件,几乎无须人工管理。
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上料装置,它包括送料滚轮组及驱动送料滚轮组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把工件输送到送料滚轮组上的上料滚筒和上料滚筒驱动装置、置于送料滚轮组终点的进料检测传感器、和进料检测传感器相连的继电器KA1、所述的继电器KA1控制上料滚筒驱动装置通断,以及包括上料滚筒探测器、和上料滚筒探测器相连的继电器KA2,所述的继电器KA1和继电器KA2联动。
所述的继电器KA1可以激励一个接触器,所述的接触器控制上料滚筒驱动装置的接通和断开。
所述的进料检测传感器连接到一个延迟电路,所述的继电器KA1和延迟电路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上料机构的第一个实施例。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上料机构的第二个实施例。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上料机构的第三个实施例。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料机构的接料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滚轮组12由比如马达和减速机构所组成的驱动装置11驱动时,送料滚轮组12按照相同的方向转动,使工件能够向应当移动的方向送进。位于送料滚轮组12终端固定地设置的进料检测传感器13采用一种光电开关,比如常闭型光电开关E3F-DS10Y2。传感器13正对着由送料滚轮组向前送到加工区或处理区18的工件,当加工件正在向前送入加工区或处理区18时,传感器13能够感测到工件存在。此时,传感器13光电开关中的晶体管截止,没有信号发出。当工件完全通过滚轮组12,并随后通过传感器13的检测区域全部进入加工区18以后,在传感器13前面已经没有工件存在。传感器13发出检测信号给继电器KA1,KA1使上料滚筒驱动装置14(比如是一种无级调速马达)接通电源,驱动上料滚筒15转动。
上料滚筒15靠近滚轮组12安置,滚筒15的轴线和滚轮组12平行。沿滚筒15轴向边缘一侧有只能容纳一件工件的钩状附件或者槽16,在滚筒15未转动时,钩或槽16位于和滚轮组12轴对称的一侧,并且预先容纳顺序到达的待加工工件中的一件。当滚筒15转动时,预先容纳的一件工件会由滚筒15带动向着滚轮组12一侧转动。可以在滚轮组12一侧设置比如说一种接料装置23。接料装置23可以有多种设计来接纳滚筒15带过来的工件,比如象图4所示那样,沿滚筒15的轴向、根据工件长度靠近滚筒15的外圆设置多个弧形板,所有的弧形板的上端部靠近滚筒15外园并且高出滚筒15在滚轮组12一侧的边缘线,弧形板的上端部和滚筒15之间形成的缝隙不至于漏下工件,并且多个弧形板的端部在平行于滚筒15轴线的一条直线上。弧形板的弧形下端在滚轮组12附近,把工件引向滚轮组12之上。当滚筒15的容纳工件的钩或槽所在的一条边缘转过90°时,上料滚筒15再继续转动,工件就会落在接料装置23之上,并由多个接料装置23的弧形部分导引到达送料滚轮组12之上,并被送料滚轮组向前送进。使得工件不会从滚筒15直接跌落到送料滚轮组12之上,不致造成工件或者送料滚轮组12的损坏。
当上料滚筒15转到起始位置时,一件新的工件又会进入上料滚筒的钩状附件或者槽16中,等待下一次的上料。
上料滚筒探测器17固定地置于离开上料滚筒15轴向一端约5-8厘米,探测器17的探测面对着滚筒15的边缘。滚筒15在其对着上料滚筒探测器17的一端,沿轴向有一个正对着探测器17的、长度为4-6厘米的突起22。上料滚筒探测器17是一种电感式接近开关,比如常开式接近开关LJ18A3-8-J/EZ。当滚筒15未转动时,就会因突起22正对着探测器17,接近开关中的晶体管导通而产生电信号。而在滚筒15转动以后,滚筒15一端的突起22随滚筒15转动,就不再正对着探测器17,探测器17中的晶体管不产生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文国,未经姜文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20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