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接插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2073.1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3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奥利弗·冈萨雷斯;弗边·布热伊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达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红;徐金国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插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由两个连接到一起的接插元件构成的同轴接插件。
背景技术
由于插拔操作在接插元件的接触面上尤其是在中心接插元件上引起的磨损的限制,这种接插件的机械寿命典型地约为500次插拔循环。
通过使接插元件之间以较松方式接触来改进这种接插件的机械寿命是众所周知的,例如,这种方式可以通过减小接插元件各个部分所承受的压力和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度来实现,减小接触面的粗糙度可以通过如对某些角部进行倒角处理来实现。
使用可以使部件更好地耐磨损的表面处理来改进接插件的机械寿命也是已知的。
然而,这些技术具有有限的效果,机械寿命通常不会超过5000次插拔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同轴接插件的机械寿命。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同轴接插件,该同轴接插件包括:
形成插座的第一接插元件,设置有一第一主体、一弹性回位元件和具有一第一前端的第一中心接触元件,该第一中心接触元件可以抵抗该弹性回位元件的作用力移动,至少可以相对于该第一主体滑动;以及
具体形成插头的第二接插元件,该第二接插元件被设置成与所述第一接插元件可分离地连接,并包括一第二主体和具有第二前端的第二中心接触元件;
以当该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连接到一起时,该接触元件通过各自的前端相互支承的方式设置第一和第二中心接触元件。
第一接插件包括导向销,用于导引第一接触元件,第一接触元件包括与该导向销接合的凹部。导向销相对于第一主体固定。
导向销具有一轴向中心线,第一接触元件可以相对于沿该纵轴设置的导向销倾斜。
以弹性回位元件对第一接触元件施加一个与所述导向销的纵轴不共线的力的方式设置第一中心接触元件和弹性回位元件,特别地用于使接触元件相对于导向销倾斜。
这可以保证在连接到一起的元件之间实现良好的电接触。
通过本发明的装置,接插件的机械寿命实质上得到大幅度地提升,使得高于40,000次的插拔循环成为可能。
当两个接插元件连接到一起时,中心接触元件可以以相互之间没有摩擦的方式接触,从而可以避免磨损,进而避免损坏用于传输电信号的金属-金属表面。
本发明还尽可能地限制了在分离接插件的元件时的摩擦。
作为示例,弹性回位元件可以是螺旋弹簧,具体地,设置成利用一匝的一部分支承第一接触元件,并在该第一接触元件上施加一个与导向销的轴向中心线不共线的力。
第一接触元件可以具有一肩部,具体地为一环形肩部,该弹性回位元件与该肩部相支承。
肩部可以为坡口形的形状,用于将回位力的分量导向到垂直于导向销的轴向中心线的方向。
第一中心接触元件中和导向销的至少一个可以呈现一为圆形的横截面,或者在变形例中,第一中心接触元件中和导向销的至少一个为如多边形的非圆形的横截面。
当需要执行开关功能时,第一接插元件可以包括一侧面接触元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接插元件被分离,处于非切换模式时,中心接触元件可以支承该侧面接触元件。通过滑动接触元件,可以将电信号从导向销传递到侧面接触元件,这些元件限定了同轴线的一部分。
优选地,可以预加应力于弹性回位元件,以在中心接触元件和侧面接触元件之间产生足够大的力,并降低这些接触元件的分界面处的电阻。
侧面接触元件可以通过绝缘衬套设置在第一主体中。
绝缘衬套具有一开口,用于和第一中心接触元件相接合,并且该绝缘衬套可以吸收弹性回位元件施加的力,从而可以避免在侧面接触元件上产生过大的压力。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二接插元件包括瓦状体,用于和第一接插元件配合,以便在它们被连接到一起时,用于防止两个接插元件至少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
通过瓦状体将两个接插元件固定到一起减轻了插拔循环中的磨损。
特别地,本发明还可以避免在两个接插件的其中一个上使用分离连接部,这种连接部会导致相对紧的摩擦。
第二接插件主体可以包括侧凹部,用于容纳所述盖体。
作为示例,第二接插件可以包括开口环,用于将瓦状体保持在侧凹部中。
当第二接插件主体具有一轴向中心线时,瓦状体可以具有与该轴向中心线垂直的内截面,该内截面大致为圆拱形的,具体地,该内截面为半圆形的。
适当地,盖体可以是坡口形和/或其内表面具有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达尔公司,未经瑞达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20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料电池装置
- 下一篇:具有可自动编程周期的加速风化组件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