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及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2687.X | 申请日: | 2007-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64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炫苍;梁原诚;高凌志;宋怡昆;贾仲雍;姚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Q7/34 | 分类号: | H04Q7/34;H04L12/26;H04L12/24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曾旻辉;胡杰 |
地址: | 台湾省桃园县杨梅镇***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行动 网路 自动化 监测 分析 问题 诊断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及其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利用装设于行动网路机房的前端监测设备自动监测行动网路各介面讯务,以及后端设备自动进行多介面讯务分析及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化问题诊断的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针对行动网路讯务进行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往往是行动网路障碍排除及品质优化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根据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作业,行动网路维运人员才能了解网路发生障碍或品质劣化的肇因,并施行障碍排除或品质改善作业。传统上,讯务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作业需要行动网路维运人员亲临机房通过讯务监测仪进行临时挂测、携回讯务纪录、并以人工方式进行讯务分析及侦错。但随着行动通信技术的推陈出新、行动网路架构及功能的日趋复杂、行动网路讯务量的日益成长,以传统人工方式进行讯务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作业时,人员往往需要花费数日以肉眼分析庞杂的讯务纪录再作出问题原因的研判,不仅费时费力、误判率高,且又未必能及时找出问题的症结从而影响解决问题的时效性。
由此可见,上述习用物品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的设计,而亟待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拟并改善传统人工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作业、成为具备网路化监测分析架构、自动化监测分析流程、程式化问题分析、专家系统化问题诊断、网页化分析结果呈现的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以应付日渐困难庞杂的行动网路讯务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工作。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网路化遥测机制、自动化流程控制取代传统现场挂测作业,可大幅减少维运人员远赴机房的辛劳及人工操控的不便。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程式化问题分析、专家系统化肇因研判取代传统人工侦错作业,可大幅提高侦错作业的准确性及效率,以确保问题可恰当且即时地解决。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用网页作为人机介面,并以网页呈现分析成果,使用便利性极高,可大幅降低维运人员每接触一种全新维运系统就需熟悉一套全新人机介面并学习其操作方式的不便。
可达成上述发明目的的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及其方法,是利用前端监测设备自动进行行动网路各介面讯务监测,以及后端设备自动进行讯务分析及问题诊断,以达成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的目的。该系统的组成包括:一或多个讯务监测仪,用以自动监测行动网路(例如,GSM、GPRS、UMTS、及CDMA2000)各介面讯务;一或多个讯务解码器,用以自动进行讯务解码;一或多个讯务分析器,用以自动分析讯务及诊断问题;一或多个讯务分析结果储存库,用以储存讯务分析结果;一个或多个讯务分析结果呈现器,用以呈现讯务分析结果、发送行动网路讯务分析报表、及发送行动网路运作问题告警;以及一或多个系统维运中心,用以管理系统元件、设定系统参数、设定自动化流程、侦测系统元件异常并发出告警。
本发明所提供的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及其方法,与前述引证案及其它现有技术相互比较时,更具有下列的优点:
1.本发明以网路化遥测机制、自动化流程控制取代传统现场挂测作业,可大幅减少维运人员远赴机房的辛劳及人工操控的不便;
2.本发明以程式化问题分析、专家系统化肇因分析取代传统人工侦错作业,可大幅提高侦错作业的准确性及效率,以确保问题可恰当且即时地解决;
3.本发明可以使用网页作为人机介面并以网页呈现分析成果,使用便利性极高,可大幅降低维运人员每接触一种全新维运系统就需熟悉一套全新人机介面并学习其操作方式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及其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2为该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及其方法的维运架构图及各组成元件的内部主要模组图;
图3为该行动网路自动化监测分析与问题诊断系统及其方法的讯务分析器的讯务分析模组的内部主要单元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268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