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2725.1 | 申请日: | 2003-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3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光伟 |
主分类号: | B21F1/02 | 分类号: | B21F1/02 |
代理公司: | 衡阳市科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宗汉 |
地址: | 421002湖南省衡阳市珠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钢筋 矫直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材矫直方法及设备,特别是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自从建设部、冶金部1995年联合下发文件重点推广应用热轧带肋钢筋(特别是400Mpa新III级钢筋)以来,热轧带肋钢筋盘卷开卷矫直后纵肋扭曲,纵、横肋严重损伤的问题已经成为建筑业和冶金业一大难题,该难题虽经众多厂家数年努力,但一直未得到解决。
热轧带肋钢筋是一种既有通常钢筋所具有的横肋、又有两条凸起对称的纵肋的线材,有Ф6毫米、Ф8毫米、Ф10毫米、Ф12毫米、Ф14毫米和Ф16毫米等各种规格,其是在900℃高温下被沿钢棒轴向旋转的轧辊挤压成形后,呈直线状出轧辊进入不断旋转的螺旋形“吐丝管”,沿该管划圈呈螺旋状前进,在由直线运动改变为螺旋运动时,朝一个方向作每圈360°的扭转,冷却后定形为热轧带肋钢筋盘卷。有关厂家在矫直这种钢筋时采用过多种方法:有的按传统做法将盘卷放在转盘上,沿盘卷周围边缘展开后送入旋转框式矫直机构进行矫直,由于这种展开方法保持了钢筋原来的扭转,且矫直辊或矫直块在钢筋表面作螺旋式滚动,故矫直后纵肋扭转,纵、横肋损伤严重;有的将盘卷顺其每圈轴向展开有固定架式矫直设备中进行矫直,固定架式矫直设备包括放线架、纳丝架、预矫直机构、纵肋导向机构、牵引机构、矫直机构、切断机构和落料机构,这种展开方法相当于从轧辊出来的钢筋由直线运动改变为螺旋运动的逆过程,且矫直辊在钢筋表面顺钢筋运动方向滚动,故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纵、横肋的损伤。但仍然存在如下不足:
1、由于在设计和安装矫直设备时,仅从整套矫直设备的紧凑、便于操作和维修的角度来考虑各装置的距离。通常,从预矫直机构预矫直辊组到主机后部纵肋导向机构内的导向辊之间的距离为0.1-0.2米。这样,从预矫直辊组出来的钢筋将立即进入导向辊。由于热轧带肋钢筋盘卷顺每圈轴向展开并通过预矫直辊组后,纵肋呈扭转的状态前进,而且存在较大的扭转应力,这时让钢筋通过其纵肋立即进入导向辊,相当于导向辊对一段很短的钢筋进行反扭,因为导向辊的工作面是作用在钢筋纵肋的两侧面和根部基圆上,势必要对钢筋施加较大的周向扭力,即对纵肋施加较大的横向切力,此扭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又短又薄的纵肋有可能被切掉。其后果是,纵肋偏离导向辊工作部分,钢筋纵肋得不到连续导向,非圆形的钢筋呈扭动着的状态而无法按照设定的轨迹前进,纵横肋将被压坏,后续工步无法矫直出合格钢筋,导致钢筋纵肋扭曲,纵、横肋的严重损伤;
2.当盘卷尾端从预矫直机构中的预矫直辊组出来后,盘卷尾端因为失去控制容易打结或者摆动伤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热轧带肋钢筋矫直方法。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根据被矫直钢筋的横截面积大小来确定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远近,被矫直钢筋的横截面积大则两者之间的距离远,被矫直钢筋的横截面积小则两者之间的距离近。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能避免钢筋纵肋扭曲,纵、横肋严重损伤的热轧带肋钢筋矫直设备。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热轧带肋钢筋矫直设备包括预矫直机构和纵肋导向机构,预矫直机构上有预矫直辊组,纵肋导向机构上有导向辊,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为至少0.4米。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为0.5-10米。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为0.6-8米。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矫直Ф6-8毫米的热轧带肋钢筋时,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为0.7-1.5米;在矫直Ф8-12毫米的热轧带肋钢筋时,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为1.5-3米;在矫直Ф12-16毫米的热轧带肋钢筋时,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为3-5米;在矫直Ф6-16毫米的热轧带肋钢筋时,便以矫直Ф16毫米钢筋所需的距离为依据确定从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即预矫直辊组到导向辊之间的距离为3-5米。因为钢筋的扭转应力约与钢筋的横截面积成正比。
为避免盘卷尾端打结或摆动伤人,在预矫直机构和纵肋导向机构之间设滚轮和导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光伟,未经张光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272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存储元件和存储器
- 下一篇:用于绝缘体上硅(SOI)技术的电可编程熔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