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涡旋流沉降分离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3200.X | 申请日: | 2007-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9800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邓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梁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B04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2陕西省西安市友谊***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旋 沉降 分离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机械,特别是涡旋流沉降分离系统。
技术背景
中成药制剂工艺通常为了使药剂有较高的药效成分含量一般都采用精制分离技术,醇沉分离就是最常用的一种,中药材先经水提取,然后用一定体积倍数乙醇沉淀去杂是中药制剂常用的提取与精制方法。该法的原理是利用中药中的大多数有效成分,如生物碱盐、苷类、有机酸盐、氨基酸、多糖等易溶于水和醇的特性,用水提出,并将提取液浓缩,加入适当的乙醇经一次或多次沉降,析出不溶解的物质,最后制得澄明液体的一种方法。它是中药制备注射剂和口服液剂的最为常用的一种精制方法[曹春林主编,中药药剂学[M],上海:L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3],醇沉工艺需要降低环境温度,而且需要静置较长时间,如,四物汤制剂,采用4℃冷藏24小时[谭有能,四物汤的不同纯化工艺与补血作用的关系,华西药学杂志2006,21(5):461~46],在醇沉工艺中通常还需要采取搅拌措施,醇沉时如果没有搅拌器及时将乙醇分散会造成局部区域含醇量过高,淀粉、蛋白质迅速沉淀并包裹浓缩液,随着乙醇的增加包裹层越来越致密而难以搅散,势必影响醇沉效果,但是搅拌机构的润滑剂常常造成污染药液的因素,现有的醇沉技术存在需要24小时以上的静置时间,长时间的工序步骤对提高生产效率非常不利,机械搅拌机构的润滑措施污染问题,造成一些高纯度药剂的安全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要提供一种无须机械搅拌机构的醇沉设备同时能增快絮凝物沉降的涡旋流沉降分离系统,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流体在涡旋流的流体特征,不同质量的物质因加速度不同在涡旋流的流体中产生分离,质量大的物质发生沉降,利用这一特征将醇沉药液通过一个偏心入口,进入一个垂直立式的桶状涡旋流管,在引流力作用下,自下而上,由于进口在桶底部段的偏心径向位置,流体的流势动能使上升的药液涡旋流上升,涡旋流上升的药液中质量大的部分被分离沉降,被分离药液继续上升,上升至顶端后进入下行加热管,加热管经向外壁环绕接触安装的热媒循环管,管内有热媒循环,在下行加热管中药液被加热温度上升,加热后的药液稠度降低,在循环泵的推动下再次回到储料桶内,从储料桶又再次经偏心入口进入桶状涡旋流管,由于桶状涡旋流管的外壁安装有环绕接触冷媒循环管,管内有冷媒循环,药液在涡旋流状态下被冷却使一些絮凝物进一步凝聚,凝聚的药液中大分子杂质再次沉降,如此反复循环,药液中的大分子杂质逐渐被分离达到快速醇沉的目的。
涡旋流沉降分离系统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可以缩短醇沉时间加快生产周期,与现有冷藏静置相比可以缩短制冷机工作的时间,起到节能作用,同时由于涡旋流的特征无须专门的搅拌机构就可以达到搅拌效应,克服了老式醇沉设备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涡旋流沉降分离系统原理图;
图2是涡旋流沉降分离系统的冷却涡旋流桶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参照附图1,附图2,储料桶2的顶端是进料口1,储料桶2的底部的出料管11与桶状涡旋流管8的底部段积料桶6的偏心孔6-1连接,桶状涡旋流管8的顶端与加热管10的顶端相连,加热管10的底段出口管12与循环泵4的入口连接,循环泵4的出口连接回料管3与储料桶2连接,加热管10的管外壁环绕安装热媒管9,桶状涡旋流管8的外壁有环绕安装的冷媒循环管7,冷媒循环管7内有冷媒循环,加热管10的热媒循环管9内有热媒循环,积料桶6的底部有出料阀5。工作时需要醇沉的药液从进料口1注入储料桶2,由于储料桶2液位高于桶状涡旋流管8的定部药液从积料桶6的偏心孔6-1进入,然后涡旋流上行,上行至桶状涡旋流管8的顶部时进入加热管10下行,再进入加热管10的底段出口管12,在循环泵4的抽引下进入储料桶2,药液如此循环,在桶状涡旋流管8循环时大分子杂质被分离沉积在积料桶6内,沉降的杂质可以通过出料阀5取出,药液循环至加热管10时药液被加热,再循环至桶状涡旋流管8时其外壁冷媒循环管7的循环冷媒冷却进一步沉降,在反复循环过程之后达到沉降分离杂质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梁,未经邓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32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