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3447.1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411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赖明佑;王俊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1.一种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天线包括:
一基板,包括一第一表面以及一第二表面;
一接地元件,设于所述的第一表面之上,所述的接地元件包括:
一第一部分;
一第二部分;以及
一沟槽,所述的沟槽为L形,形成于所述的第一部分与所述的第二部分之间,并包括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以及一转角处,所述的第一段部垂直于所述的第二段部,所述的转角处连接所述的第一段部以及所述的第二段部;
一馈入导体,设于所述的第二表面之上,包括一第一导体部,所述的第一导体部延伸跨越所述的转角处,并穿过所述的基板,耦接所述的第一部分;
一第一控制单元,设于所述的第二表面之上,包括一第一导线,所述的第一导线延伸跨越所述的第一段部,并穿过所述的基板,耦接所述的第一部分;以及
一第二控制单元,设于所述的第二表面之上,包括一第二导线,所述的第二导线延伸跨越所述的第二段部,并穿过所述的基板,耦接所述的第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馈入导体还包括一第二导体部,所述的第二导体部垂直于所述的第一导体部,穿过所述的基板,并耦接所述的第二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导体部的长度约为λ/4,λ代表无线讯号的波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当所述的天线处于一第一工作模态时,所述的第一导线导通,当所述的天线处于一第二工作模态时,所述的第二导线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控制单元还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一第一金属片、一第一传输线以及一第一电容,所述的第一二极管耦接所述的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的第一金属片,所述的第一传输线耦接所述的第一金属片,所述的第一电容耦接所述的第一传输线以及所述的第二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当处于所述的第一工作模态时,一外加电压施加于所述的第一传输线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控制单元更包括一第一二极管、一第一电容器、一第一传输线以及一第一电容,所述的第一二极管耦接 所述的第一导线以及所述的第一电容器,所述的第一传输线耦接所述的第一电容器,所述的第一电容耦接所述的第一传输线以及所述的第二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控制单元还包括一第二二极管、一第二金属片、一第二传输线以及一第二电容,所述的第二二极管耦接所述的第二导线以及所述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的第二传输线耦接所述的第二金属片,所述的第二电容耦接所述的第二传输线以及所述的第二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当处于所述的第二工作模态时,一外加电压施加于所述的第二传输线之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控制单元更包括一第二二极管、一第二电容器、一第二传输线以及一第二电容,所述的第二二极管耦接所述的第二导线以及所述的第二电容器,所述的第二传输线耦接所述的第二电容器,所述的第二电容耦接所述的第二传输线以及所述的第二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导线与所述的第一导体部之间的距离等同于所述的第二导线与所述的第一导体部之间的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导线与所述的第一导体部之间的距离不同于所述的第二导线与所述的第一导体部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34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弦支筒壳结构体系
- 下一篇:终端跨高速分组数据系统服务网关的切换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