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待测电池极片质量的判断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3797.8 | 申请日: | 200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5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清;廖细英;张天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6 | 分类号: | G01R31/36;G01N21/57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凤桐;程荣逵 |
地址: | 201611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质量 判断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待测电池极片质量的判断方法。
背景技术
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一般包括外壳、电极组和电解液,电极组和电解液容纳在外壳中,电极组包括电池极片即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电池性能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池极片的质量,电池浆料的分散性和涂布性能与电池极片的质量有关。制得电池极片后,一般需要判断一下电池极片的质量,只有由质量合格的电池极片组装成的电池才能符合要求。现有的判断电池极片质量的方法一般是测定电池极片的表面粗糙程度,目前测试电池极片表面粗糙程度主要采用3D金相显微镜、表面粗糙度测试仪等测试手段,但是3D金相显微镜测试制样要求高,当视窗选取范围小于500倍时,无法进行3D测试,此方法更适合于微区测试,无法应用于实际生产。表面粗糙度测试仪是适用于金属行业检测金属表面缺陷的仪器,采用线扫描原理,更适合于表面光滑的表面,不适用于电池极片表面颗粒的测试,结果偏差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判断电池极片质量的方法无法应用于实际生产、结果偏差大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实际生产并且结果准确的待测电池极片质量的判断方法。
本发明的发明人意外地发现电池极片的光泽度与电池极片的质量有一定的关系,光泽度在一定范围内时,由该电池极片组成的电池的循环性能符合要求,即电池极片的质量符合要求,因此可以先测定待测电池极片的光泽度,然后判断该光泽度是否在合格的光泽度范围内,从而可以判断电池极片的质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待测电池极片质量的判断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测定待测电池极片的光泽度,判断待测电池极片的光泽度是否在一个光泽度范围内,由光泽度在该光泽度范围内的电池极片组成的电池的循环性能符合要求。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测定待测电池极片的光泽度可以判断电池极片的质量,方法简单易行,适合于实际生产应用,并且判断结果准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待测电池极片质量的判断方法包括测定待测电池极片的光泽度,判断待测电池极片的光泽度是否在一个光泽度范围内,由光泽度在该光泽度范围内的电池极片组成的电池的循环性能符合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待测电池极片质量的判断方法适用于判断由涂布法制得的各种电池极片的质量,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极片、碱性二次电池的正负极极片,所述碱性二次电池的例子包括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本发明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判断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极片的质量。
本发明中,电池的循环性能符合要求可以理解为电池的循环性能符合常规的对电池循环性能的要求,一般是指电池在25℃下1C充放电循环500次后,电池的容量剩余率不小于80%。
光泽度在所述光泽度范围内的电池极片组成的电池的循环性能符合要求,不同电池的电池极片的所述光泽度范围也有所不同,当所述待测电池极片为锂离子电池极片,所述合格的光泽度范围为1-3GS,优选为1.2-2.4GS。
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所含的正极材料以及负极极片所含的负极材料的种类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例如,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和正极粘合剂。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以下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LixNi1-yCoO2(其中,0.9≤x≤1.1,0≤y≤1.0)、Li1+aMbMn2-bO4(其中,-0.1≤a≤0.2,0≤b≤1.0,M为锂、硼、镁、铝、钛、铬、铁、钴、镍、铜、锌、镓、钇、氟、碘、硫元素中的一种)、LimMn2-nBnO2(其中,B为过渡金属,0.9≤m≤1.1,0≤n≤1.0)、LixMyPO4(其中,M为过渡金属,0.9≤x≤1.1,0<y≤1.0)。所述导电剂可以为乙炔黑、导电碳黑和导电石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正极粘合剂可以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丁苯橡胶(SBR)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正极活性物质的重量为基准,所述导电剂的含量可以为1-15重量%,优选为2-10重量%,正极粘合剂的含量可以为0.5-8重量%,优选为1-5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比亚迪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3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镍氢电池及其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矮壮素和缩节胺残留量的测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