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3895.1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14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宫本阳子;星野高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15/16 | 分类号: | G03G15/16;G03G1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党晓林;徐敏刚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像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装置及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电子照相成像装置将形成在多个感光鼓上的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并叠置在环状中间转印带上以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并且将中间转印带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一次全部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随便提及,假定一次转印是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而二次转印是将全色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则当相对较厚的记录纸张进入二次转印位置并伴随有冲击时,中间转印带的速度有时会发生变化。
已知的是,当中间转印带的速度以这样方式变化时,会出现其中图像浓度沿着中间转印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的所谓“条带效应(banding)”的图像质量缺陷。
由此,已经公开了对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化进行控制以及控制伴随速度变化的条带效应的方法。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第2001-154561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方法,其中,假设L表示从最下游一次转印单元到二次转印单元的距离,Xmax表示待通过最下游一次转印单元转印至并形成在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的最大长度,当建立关系L≤Xmax时,所述方法包括高产量模式和高画质模式,在高产量模式中,在与已进行了一次转印的中间转印带的旋转相同的旋转期间开始二次转印,而在高画质模式中,不在与已进行了一次转印的中间转印带的旋转相同的旋转期间开始二次转印,而是从下一旋转开始二次转印以确保不会出现条带效应,从而使得使用者可在高产量模式与高画质模式之间随意地进行选择。
另外,例如,JP-A No.2005-107118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方法,该方法预先增加中间转印带的驱动速度并且当厚纸张进入二次转印单元时基本上保持该速度恒定。
另外,例如,JP-A No.2005-148198公开了在转印期间所有一次转印偏压ON或OFF全不切换的情况下来防止因一次转印偏压为ON或OFF而导致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化。
另外,例如,JP-A No.2005-017864公开了一种通过根据记录纸张的类型改变一次转印的条件(感光体与带之间的速度比、转印电压)而控制条带效应的方法。
可选的是,也可以想象到这样一种方法,其通过向感光鼓安装飞轮并放大感光鼓的转矩而控制速度变化。
但是,期望通过容易的方法对中间转印带的速度变化进行控制。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做出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成像装置,该成像装置包括:多个承载调色剂图像的图像载体;环状中间转印带,所述多个图像载体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到该中间转印带上;多个第一转印部件,所述多个第一转印部件布置在面对着所述图像载体的位置处,且使所述中间转印带插设在所述多个第一转印部件与所述图像载体之间,并且向所述多个第一转印部件施加转印偏压以使得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带上;以及第二转印部件,该第二转印部件使得所述调色剂图像从所述中间转印带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其中,该成像装置从布置在上游的所述第一转印部件开始顺次施加转印偏压,并向所述第一转印部件中的至少两个继续施加转印偏压,直到所述记录介质至少进入由所述第二转印部件转印调色剂图像的转印位置为止。
附图说明
下面将基于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是表示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视图;
图2是表示第一控制方法的时序图的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控制方法的修改例的时序图的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控制方法的修改例的时序图的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控制方法的时序图的视图;
图6是表示第二控制方法的修改例的时序图的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控制方法的修改例的时序图的视图;以及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的控制方法的时序图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关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成像装置10。
成像装置10是串联式全色打印机,其通过以下方式在记录介质P上形成全色图像:通过电子照相系统将黄色(Y)、洋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并叠置到环状中间转印带46上,以在中间转印带46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并且将该全色调色剂图像一次全部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施乐株式会社,未经富士施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3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跨多点支撑的大型活动屋面行走台车
- 下一篇:具调温及快干功能的布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