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细纱机纤维集束的紧密缆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4391.1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505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0 |
发明(设计)人: | 谢春萍;苏旭中;郭力茹;高小亮;王晓丽;徐伯俊;刘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5/70 | 分类号: | D01H5/70;D01H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细纱机 纤维 集束 紧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涉及安装在细纱机牵伸装置下游的纤维集束装置,它先将被牵伸装置牵伸后的纤维束分劈集聚成若干分束,然后集聚后的若干分束再被加捻成细纱。
背景技术
紧密纺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广泛研究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该项技术主要在传统牵伸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控制区,利用气流对通过控制区的纤维束进行横向凝聚,使纤维束的宽度大大缩小,几乎接近加捻三角区的宽度,纤维束经过紧密然后再被加捻卷绕,几乎纤维束的每根纤维都能紧密到纱体中,从而形成高性能的紧密纺纱线,也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但是由于纤维束在集聚过程中对动程的控制和须条的喂入点要求高,有些装置甚至不能有动程,这就缩短了皮辊、皮圈等纺纱器材的使用寿命,因此也就增加了纺纱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纱线的不稳定性。
缆型纺纱技术也是目前研究广泛的一种新型纺纱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利用沟槽罗拉把经过牵伸的须条分劈成2-3股(甚至更多)较细的须条,而这些细须条经过初捻之后,在结合点处并合,再加强捻,形成一根类似缆绳结构的纱,这种纱具有强伸度高、耐磨性好等特点,从而可以进行单纬织造。但是沟槽罗拉表面易发毛绕花,而且机械式的沟槽罗拉易造成纤维损伤,这些就对成纱质量产生了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吸收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优点,并且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够用于将纤维束分劈成细纤维束,又能够用于将分劈的细纤维束集聚并给予先弱捻、后强捻的加捻方式的装置。第二个目的是提供的装置能够对配置有传统牵伸装置或已经配有紧密纺装置的细纱机进行简单改造就能制成,并且装置便于安装、维护,减少器材损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细纱机中纤维集束的紧密缆型装置,配置在细纱机中牵伸部的最终成对送出罗拉的下游,该纤维集束的紧密缆型装置包括上罗拉轴承和输出罗拉轴承链条驱动组合件、带有纤维分劈集束槽口的集聚管组件、连接抽吸口与负压系统的吸风支架组件。
本发明可以使得在进行细纱机新技术改造时,通过一种既能够用于将纤维束分劈成细纤维束,又能够用于将分劈的细纤维束集聚并给予先弱捻、后强捻的加捻方式的装置,生产出光洁、强伸度高、耐磨性好的优质纱线;同时又能够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安装实施局部示意图。
图2为上罗拉轴承和输出罗拉轴承链条驱动组合件的示意图。
图3为以六锭为一单元的带有纤维分劈集束槽口的集聚管的正面示意图。
图4为以六锭为一单元的带有纤维分劈集束槽口的集聚管的反面示意图。
图5为连接抽吸口的与负压系统的吸风支架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5说明以六锭为一单元的用于细纱机纤维集束的紧密缆型装置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用于细纱机纤维集束的紧密缆型装置由细纱机原有牵伸部件、上罗拉轴承和输出罗拉轴承链条驱动组合件[1]、带有纤维分劈集束槽口的集聚管组件[2]、连接抽吸口与负压系统的吸风支架组件[4]、吸棉笛管[3]和集聚管支撑件[7]组成。
如图所示2,上罗拉轴承和输出罗拉轴承链条驱动组合件[1]是由上罗拉轴承[13]、输出罗拉轴承[12]、链条[26]和皮辊盒[25]组成的,上罗拉轴承[13]在前罗拉[8]的作用下运动,上罗拉轴承[13]又通过链条[26]带动输出罗拉轴承[12],输出罗拉轴承[12]靠摩擦阻力驱动网格圈[16]。
如图3和图4所示,带有纤维分劈集束槽口的集聚管组件[2]是由集聚管[18]、网格圈[16]和张力控制杆件[24]组成的。集聚管[18]正面开有分劈集聚槽[17],背面开有抽吸口[23],两端有闷头[20]、[21]。
如图5所示,连接抽吸口[23]与负压系统的吸风支架组件[4]是由连接头[28]和支架[30]组成的。
装置的各个部件的安装方式如下:
张力控制杆件[24]置于集聚管[18]背面,卡在定位片[22]之间,两个部件一起套入网格圈[16]内。集聚管组件[2]安装在集聚管支撑件[7]前端的槽口内,槽口形状与集聚管[18]两端的闷头[20]、[21]相吻合。吸风支架组件[4]用螺丝[29]通过支架[30]固定于车台面[5]上,连接头[28]套在支架[30]的前部,并与集聚管[18]的抽吸口[23]紧密结合,支架[30]后部与负压系统送风管道[27]连接。将上罗拉轴承和输出罗拉轴承链条驱动组合件[1]扣入摇架[6]前爪。吸棉笛管[3]通过弹簧固定在集聚管支撑件[7]前端,集聚管[18]下方。
装置的成纱方式是:粗纱从导纱嘴[11]喂入,经过后罗拉[10]与后皮辊组件[15]、中罗拉[9]与中皮圈组件[14]、上罗拉轴承[13]与前罗拉[8]牵伸作用后,纤维束进入分劈集聚区,在分劈集聚区内纤维束被分劈成细纤维束,被分劈的细纤维束通过气流集聚并形成弱捻,然后在输出罗拉轴承[12]与摩擦片[19]的压力作用下加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4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锰掺杂刚玉型粉红色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感应式安全运行起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