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息报告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6225.5 | 申请日: | 200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9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阳振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L12/28;H04L12/6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息 报告 控制 方法 装置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报告的控制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第2层控制机制(Layer 2 Control Mechanism,以下简称:L2CM)或者接入节点控制协议(Access Node Control Protocol,以下简称:ANCP)的下一代网络(NextGeneration Network,以下简称:NGN)中信息报告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信息报告的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设备,特别涉及L2CM或者ANCP的NGN中信息报告的控制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设备,即报告执行功能体,属于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L2CM或者ANCP都是NGN中的接入控制机制。参见图1,L2CM或者ANCP均需要两个对端的功能体实现;其中,一端是控制功能体5(Controllerfunction),另一端则是报告执行功能体3(Reporting and/or enforcementfunction)。控制功能体一般是宽带网络网关(Broadband Network Gateway,以下简称:BNG)、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以下简称:BRAS)或者互联网协议边沿设备(IP Edge Device)等网络接入服务器(Network Access Server,以下简称:NAS)设备,这些NAS设备中集成有实现L2CM或者ANCP的控制功能。报告执行功能体一般是接入节点(Access Node,以下简称:AN)设备,在AN中集成有实现L2CM或者ANCP的报告执行功能。
在上述的体系中,作为控制功能体5的NAS设备通过L2CM或者ANCP控制管理作为报告执行功能体3的AN,进行诸如参数配置等功能操作;而报告执行功能体则响应上述NAS设备的控制请求,并且主动报告一些自身 事件信息,例如:端口或线路状态变化事件信息,包括端口或线路带宽参数。
报告用户接入线路状态是L2CM或者ANCP中规定的一个重要功能。当AN发现一个新的线路建立或者线路速率改变时,例如: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以下简称:DSL)的速率发生变化,按照L2CM或者ANCP的规定,该AN就要主动将这些线路的状态变化事件信息通知给BNG等NAS设备,BNG等NAS设备则根据这些由AN主动报告的线路状态变化事件信息,动态地调整或者改变用户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以下简称QoS)配置参数,例如:QoS报文调度器参数等;同时,策略服务器根据这些由AN主动报告的线路状态变化事件信息生成网络拓扑进行接纳控制,即:策略服务器保存这些线路状态信息,然后根据线路状态信息组成的拓扑进行用户使用业务的接纳控制。
DSL技术利用现有的铜线技术给用户提供高带宽的接入,已经成为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接入技术;而L2CM或者ANCP则主要用于解决目前以DSL接入技术为基础的接入网的管理控制问题。
当DSL线路激活或者重同步到不同的速率时,包括端口或线路带宽参数等的端口或线路状态信息会发生变化,AN则要生成端口激活事件消息,并将该消息报告到实现L2CM或者ANCP的控制功能体设备,例如:BNG设备;在线路信号丢失时,AN则要生成端口去激活消息,并将该消息报告到实现L2CM或者ANCP的控制功能体设备,例如:BNG等NAS设备,以便前述的这些L2CM或者ANCP控制功能体设备能够根据前述由AN生成并报告的消息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
按照DSL技术部署用户接入网络的实际需要,要构造具有足够扩展能力的接入网,一个NAS应当具备支持5000个AN的能力,如果按照街边或者电线杆微型AN计算,一个AN支持20个端口,一个上述能够支持5000个AN的NAS就需要支持100000个端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 未来的一个策略服务器可能支持多个NAS设备,因此,一个策略服务器需要支持的端口数量有可能会达到一百万,甚至更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2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