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成形滤器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6331.3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古尾谷昌弘;斉藤嘉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相模商会 |
主分类号: | B01D46/02 | 分类号: | B01D46/02;B01D3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谢喜堂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形 滤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成形滤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筒形状的滤布,滤布的中间部呈褶皱形状,形成口部和底部的两端部为缝制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形滤器,其特征在于,滤布的褶皱形状的中间部浸含·固化热固化性树脂,形成口部和底部的两端部不浸含树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滤器,其特征在于,滤布由聚四氟乙烯纤维或对聚苯硫纤维等耐热性纤维构成,浸含·固化于滤布的中间部的树脂为聚酰亚胺树脂等耐热性树脂。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形滤器,其特征在于,滤布由聚酯纤维、尼龙纤维或丙烯酸纤维等非耐热性纤维构成,浸含·固化于滤布的中间部的树脂为聚酯类树脂或丙烯酸类树脂等非耐热性树脂。
5.成形滤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筒形状的滤布,滤布的中间部呈褶皱形状,形成口部和底部的两端部为缝制结构,中间的褶皱形状通过缝制保持。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滤器,其特征在于,多块滤布通过缝制多段连接。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滤器,其特征在于,多块滤布通过卡环嵌合式连结器多段连接。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成形滤器,其特征在于,滤布的内侧面具备附加功能层。
9.成形滤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准备滤布的工序、使热固化性树脂浸含于滤布的筒形状的除两端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工序、对浸含了树脂的滤布进行褶皱加工的工序、将滤布形成筒形状的工序和在不浸含树脂的滤布两端于缝制操作下形成口部和底部的工序。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形滤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口部和底部的前述工序由以下步骤构成:
进行缝制、使不浸含树脂的滤布的两端部平坦化的步骤、
进行缝制、将在滤布的一端的被缝制的平坦部形成口部的步骤、和
进行缝制、将在滤布的另一端的被缝制的平坦部形成底部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相模商会,未经株式会社相模商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3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