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致动流体供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6351.0 | 申请日: | 200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6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郑江河;杨安石;张英伦;余荣侯;陈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81B1/00 | 分类号: | B81B1/00;B81B7/00;B41J2/045;B41J2/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致动 流体 供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微致动流体供应器,尤指一种适用于微泵结构及喷墨头结构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于各领域中无论是医药、电脑科技、打印、能源等工业,产品均朝精致化及微小化方向发展,其中微泵、喷雾器、喷墨头、工业打印装置等产品所包含的流体供应结构为其关键技术,因此,如何借助创新结构突破其技术瓶颈,为发展的重要内容。
请参阅图1(a),其为现有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10包含基板11、振动板12及致动元件13,其中两基板11间形成一腔体14,主要用来储存液体,而振动板12的两端固设于基板11上并将腔体14的一侧封闭,至于致动元件13是设置于振动板12上且相对应于该腔体14的位置。
现有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10可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场于致动元件13上,以使致动元件13产生一形变,即如图1(b)所示X及Y方向所指的方向形变,又该致动元件13连接定位于振动板12,且振动板12两侧固定于基板11上,进而使连接的振动板12连动并且跟着形变,由于致动元件13产生的压电收缩量与振动板12的变形量具有差异,将造成整个微致动流体供应器10产生弯曲(bend)形态的作动方式,即如图1(b)标号A的箭头方向所指虚线的弯曲形变,振动板12将会因弯曲形态而产生上下振动,因此通过振动板12的形变得以改变腔体14的体积,使得腔体14原先预存的流体,向其他预先设定的空间流动,以达到供给流体的目的。
虽然现有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10的结构可随着腔体14的尺寸、致动元件13的厚度以及振动板12的厚度而影响其腔体14的体积变化量,但是无论上述的条件如何改变均因受到边界的限制较大,且现有的致动元件13的尺寸需随着腔体14的尺寸缩小而缩小,以致定位更困难而增加工艺上的困难,将造成整体结构所能提升的功效有限。
为了使微致动流体供应器能达到较大致动效益的需求,此产业的厂商因此提供了如图2所示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20,如图所示,微致动流体供应器20包含致动元件21、振动板22、基板23、传动块25以及固定块26,其中,基板23间形成一腔体24,振动板22的两端固设于基板23上并将腔体24的一侧封闭,传动块25以及固定块26则固设于振动板22,现有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20改良的方式是于致动元件21的下方增设传动块25,且致动元件2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块26上,通过施加适当的电场于致动元件21上,使致动元件21产生一形变,而传动块25连接于致动元件21下方,因此传动块25也将跟着连动且跟着形变,进而推动(push)振动板22产生位移,促使腔体24的体积得以改变,达到供给流体的目的。
由于致动元件21的两端均与固定块26连结固定,如图2标号B的箭头方向所指的虚线处,当致动元件21受电场作用时,虽能产生形变,但其两端侧被固定住,相对产生形变会受到两端侧的抑制,进而使致动元件21形变会受一定的限制,如此一来能够产生推动振动板的位移量将有限,整体结构无法达到良好的效能。
因此,如何发展一种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缺失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实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致动流体供应器,主要将致动元件固设于转接板上且相对应设置于多个固定块之间,而转接板的两端连接于固定块上,使得致动元件的两端为一自由端,在致动元件受电场作用下时不仅能产生形变,且其两端为自由端相对可产生形变量较大,故整体产生形变量较不受到限制,能提升推动振动板的位移量,以解决现有的微致动流体供应器因致动元件的两端侧被固定住,当电场作用而产生形变时会受到两端侧的抑制,使致动元件的形变受限制,能够产生推动振动板的位移量将有限,而造成整体结构所能提升的功效有限的缺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较广义实施样态为提供一种微致动流体供应器,其包含:基板,形成腔体,用以储存流体;振动板,固设于基板上,以封闭腔体的一侧;多个固定块,连接于振动板的两侧边;传动块,设置于多个固定块之间且与振动板相连接;转接板,连接于传动块上且两侧延伸固设于多个固定块上;以及致动元件,设置于转接板上且相对应设置于多个固定块之间,其于电场作用下,带动转接板产生形变,以推挤传动块及振动板,使腔体产生体积变化,以使储存于腔体内的流体受挤压而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传动块与转接板接触的面积是较小于与振动板接触面积。
根据本发明的构想,其中传动块与转接板接触的面积实质上等同于与振动板接触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3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