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器件、液晶显示器以及用该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6479.7 | 申请日: | 2007-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240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桥本一雄;竹泽正太;高岛宏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1V13/12 | 分类号: | F21V13/12;F21V13/00;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刚;李丙林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器件 液晶显示器 以及 电子设备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的主题内容涉及到2006年6月2日提交给日本专利局的日本 专利申请JP2006-154529,其中的整体内容已综合于此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器件、布置成由背光器件将光应用到透射式液晶显 示板背面上的液晶显示器和应用这种液晶显示器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例如图13所示的装置是周知的一种用于包括有液晶显示器的移动式 电话之类中的背光器件。这种背光器件101包括:驱动基片103,此基 片103直接连接多个光源如白光LED(发光二极管);白色反射板104; 光导板105;扩散板106;两块棱镜片107与108以及机架109。
机架109内依序安装着两块棱镜片107与108、扩散板106、光导板 105以及反射板104。最后将驱动基片安装到机架109内,而机架109 与驱动基片103用一夹具110结合而形成背光器件。
光源102的光发射面102a与光导板105的光入射面105a设置成相 互面对。从光源102的光发射面102a发射的光为光入射面105a导入光 导板105。导入光导板105上的光为扩散板106与两块棱镜片107和108 折射,照明液晶显示板111的背面(参看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公布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告No.2002-75038([0013] 段,等等)
发明内容
顺便指出,在相关技术的上述背光器件101中,这多个光源102是 直接地刚性地连接与驱动基片103之上,因而不可避免地如图14所示在 光源102与光导板105之间造成间隙,这是源于光源102对驱动基片103 安装精度的公差、各个元器件加工精度的公差、光导板105对机架109 安装精度的公差,等等。
当产生出间隙δ时,如图15的放大图所示,由光源102的光发射面 102a发出的光的一部分成为漏泻光L而不进入导光板105的光入射面 105a,降低了光源102的照明效率。
为此,开发了一种背光器件,它包括有作为反射板设置于间隙δ上 方的银片112,如图16所示,用以防止间隙δ所致的漏泻光将照明效率 降低。此背光器件配置成借助银片112使漏泻光L返回到导光板105的 光入射面105a。附带指出,图17表明了间隙δ的尺寸与背光器件中心 部分亮度的关系。横轴表示间隙δ而纵轴表示背光器件中心部分的亮 度。实线1表示设有银片112的情形,虚线表示未设置银片112的情形。 在实线与虚线两种情形下,背光器件中心部分的亮度都随间隙δ的增大 而减小。在设置有银片112的情形,亮度的减少小于设置银片112情形 中的亮度减少。此外,实线2还表示本发明中将棱镜片用作反射板的效 果。
如上所述,将银片112作为反射板设于间隙δ的上方,而漏泻光则 借助此银片112返回到光导板105的光入射面105a。这样就提高了光源 102的照明率。但由于应用了银片112便增加了部件数,也就增加了装 配银片112的工时。于是,这种方法同需要简化背光器件结构的企图相 反。于是在这种背光器件中,使漏泻光返回到光导板的光入射面而不增 加部件数与装配的工时便成了问题。
为此,希望能提供一种背光器件,使之安排成能将漏泻光返回到光 导板的光入射面上而不增加部件数与装配工时,也即不需用银片就能如 此。
依据本发明一实施形式的背光器件包括:光导板,此光导板设于一 驱动基片之上,此基片则直接连接光源且使此光源将所其发射出的光导 引到光导板上;叠置此光导板之上的扩散板与棱镜片,它们配置成将所 导引到光导板上的光折射且从棱镜片的前表面将光发射出。此棱镜片朝 光源延伸且覆盖在光源于光导板间间隙的上方。
上述棱镜片朝光源侧延伸且覆盖在光源与光导板之间间隙的上方。 因此,此间隙中产生的漏泻光为棱镜片反射,返回到光导板的光入射面 上。于是就能与设置银片的相关技术的情形相同,改进光源的照明效率。 特别是本发明利用将棱镜片延伸到间隙上方的简单结构,能获得与设置 银片情形相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明一电子设备的透视图。
图2是液晶显示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3是背光器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示明背光器件的装配过程。
图5示明背光器件的装配过程。
图6示明将背光器件相对机壳的装配作业。
图7是示明背光器件的主要部分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4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用型冰箱穿线铰链
- 下一篇:用于防治动物害虫的吖嗪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