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6832.1 | 申请日: | 200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1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锺旻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锺旻儒 |
主分类号: | B27N5/00 | 分类号: | B27N5/00;B27M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栏杆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含有木粉的塑胶材质且以模塑方式制成,可以减少木料使用、善用木材加工剩余废料,善用资源、保护环境,且制造容易、可降低加工成本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木质栏杆的剖面图。一般以木质材料制成的栏杆1,为了达到美化整体造型的目的,是包含有一支截面呈矩形且固定在地板上的底杆段101、一支固定在扶手底部的锥杆段102以及一个衔接在该底杆段101与锥杆段102之间的造型段103,该底杆段101的末端凸设有一支榫柱104,且利用该栏杆1各部位具有不同的造型,而可以搭配出典雅、亮丽的造型。
虽然,这种栏杆1已经普遍被应用,但是现有的栏杆1其整支都是以木质材料构成,且当欲制作栏杆时,是以木工车床车削出所需要的造型,所以会耗费较多的木材,也会产生较多的废料,不但浪费日益锐减的森林资源,而且会对环境产生破坏。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栏杆的制造方法在方法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是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制造方法又没有适切的方法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栏杆的制造方法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栏杆的制造方法,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栏杆的制造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可以减少木料使用量、可以减少加工成本且具有木料质感、强度佳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A).由预定比例的木粉、塑胶原料融熔混合成一个胚料;(B).将该胚料填入一个成型模具的内部;(C).待固化定型后,开启该成型模具,并取出一个雏形件;(D).对该雏形件进行表面研磨,并形成一个半成品;以及(E).在该半成品的表面固覆一层涂料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C)的雏形件具有一支第一杆段、一支第二杆段、一个衔接在该第一杆段与第二杆段之间的中间段。
前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D)是对第一、第二杆段进行表面研磨,且对该雏形件的中间段进行车削,促使该中间段形成一个造型段,该造型段的两侧各衔接有该第一杆段及第二杆段。
前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第一杆段具有一个沿着与该中间段相反设置的榫柱。
前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C)的雏形件具有一支呈圆锥杆状的锥杆部、一个连结在该锥杆部一侧的中间段及一个凹设在该中间段内部且呈阶级孔状的套接部。
前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D)对该锥杆部及套接部进行研磨,且对该雏形件的中间段进行车削,促使该中间段形成一个造型段。
前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E)的涂料层是以聚氨基甲酸酯涂料构成,具有一道底漆及一道面漆。
前述的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A)中木粉占胚料50%~70%重量百分比,塑胶原料占胚料30%~50%重量百分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环保栏杆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含有木粉的塑胶材质,且以模塑方式制成,不但可以减少木料的使用、可善用木材加工剩余的废料,可以达到善用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而且制造容易、可以降低加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锺旻儒,未经锺旻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68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氮化镓薄膜外延生长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水射流切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