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编译器装置、编译器方法和编译器程序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7338.7 | 申请日: | 2007-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8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旭;畑野文博;山名智寻;峰尾昌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9/45 | 分类号: | G06F9/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陆弋;朱登河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译器 装置 方法 程序 | ||
1、一种用于将包括分支指令的源程序转换为目标程序的编译器装置,所述目标程序是一串目标代码,所述装置包括:
执行路径指定设备、第一执行路径代码生成器、保证代码生成器、部分代码生成器、第一分支代码生成器、第一依赖分析器和并行化设备,其中:
所述执行路径指定设备从中间包括分支指令的部分指令串中的多个执行路径中指定单个执行路径,所述部分指令串构成所述源程序;
所述第一执行代码生成器生成第一执行路径代码,通过将在由所述执行路径指定设备所指定的执行路径上定义的、并且需要出现在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入口处的变量替换为另一变量而获得该第一执行路径代码;
所述保证代码生成器生成用于将所述另一变量恢复为原始变量的保证代码,所述另一变量被所述第一执行路径代码生成器替换并且也需要出现在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出口处;
所述部分代码生成器生成与所述部分指令串相对应的部分代码;
当用于执行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分支条件不成立时,所述第一分支代码生成器根据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条件分支指令的条件,在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的所述条件分支指令中生成第一分支代码,其分支到所述部分代码的起点;
所述第一依赖分析器根据对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的指令之间的依赖关系所进行的分析来计算依赖关系,增加所述保证代码和与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的所述条件分支指令相对应的所述分支代码之间的依赖,从而使得所述保证代码在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的所述条件分支指令之后执行,并且还增加指令之间的依赖从而使得不生成异常;和
所述并行化设备根据由所述第一依赖分析器增加的所述指令之间的所述依赖,重新布置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的指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译器装置,将所述源程序中所包括的循环当作单个指令,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循环单元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循环单元处理设备从所述循环的最内层循环朝着外层循环启动所述执行路径指定设备、所述第一执行路径代码生成器、所述保证代码生成器、所述第一分支代码生成器、所述第一依赖分析器和所述并行化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一执行路径转换判断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执行路径转换判断设备根据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执行几率,判断在执行所述并行化设备之后的所述程序是否被当作所述目标代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执行路径转换判断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执行路径转换判断设备:
根据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执行几率和所述部分代码的执行时间,计算所述部分代码的平均执行时间;
根据在执行所述并行化设备之后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中所述目标代码的执行时间和所述执行几率,计算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平均执行时间;
根据所述部分代码的所述平均执行时间和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所述平均执行时间之间的比较,判断在执行所述并行化设备之后的所述程序是否被当作所述目标代码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返回点设置指令代码生成器和第二依赖分析器,其中:
当在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执行期间生成异常时,所述返回点设置指令代码生成器增加用于规定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的返回点的指令代码;和
所述第二依赖分析器根据对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指令之间的依赖关系的分析,增加所述保证代码和与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的所述条件分支指令相对应的所述分支代码之间的依赖,从而使所述保证代码在所述指定执行路径上的所述条件分支指令之后执行;和
所述第二依赖分析器不增加由所述第一依赖分析器在所述指令之间增加以避免生成异常的那些依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编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中断生成处的处理例程增加器,其中当生成异常时,所述中断生成处的处理例程增加器向所述目标代码增加一处理例程,该处理例程用于返回由所述指令代码指定的所述返回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编译器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执行路径转换判断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执行路径转换判断设备根据所述指定执行路径的执行几率和在执行所述并行化设备之后在所述执行路径上生成异常的几率,判断在执行所述并行化设备之后的所述程序是否被当作所述目标代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733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阻值控制系统
- 下一篇:机动车室内空气循环净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