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加载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资源数据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7497.7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5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蔡慧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9/445 | 分类号: | G06F9/4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台湾省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电子 装置 加载 资源 数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加载数据的机制,尤指一种加载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资源数据的方法与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个人便携式电子装置(例如移动电话)目前已广为流行。然而,当装置需要较长的系统开机时间时,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将较为不便。为了完成开机程序,装置首先会从一非易失性存储器中加载开机程序(boot-up program)与资源数据(resource data)至一易失性存储器,接着,装置会同时执行开机程序并存取资源数据中的部分数据。以移动电话为例,如熟悉此项技艺者所熟知,移动电话会在开机程序执行时存取关于使用者所选定的桌面图案与语言的数据。
由于使用者对便携式电子装置所要求的娱乐品质越来越高(例如多国语言、游戏、影像播放与记录、以及高分辨率照相机等),造成目前资源数据的数据量也逐渐变大,因而加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负担,进而造成数据加载时间的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开机等候时间。
总之,目前资源数据的加载方式并不具效率,因而无法减少系统开机等候时间及使用者所感知到的系统延迟。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并能够增进系统效率的方法与相关装置来加载资源数据,实为非常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揭示了一种加载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资源数据的方法,包含:将资源数据分类为一第一数据集与一第二数据集;从一第一储存装置加载一开机程序与第一数据集至一第二储存装置;执行开机程序以完成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开机程序;以及于执行开机程序期间,当第一数据集已加载至第二储存装置时,加载第二数据集。
此外,本发明另揭示了一种加载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资源数据的方法,包含:将资源数据分类为一第一数据集与一第二数据集;从一第一储存装置加载一开机程序与第一数据集至一第二储存装置;执行开机程序以完成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开机程序;以及于执行开机程序后,从第一储存装置加载第二数据集至第二储存装置。
再者,本发明还揭示了一种用于加载资源数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便携式电子装置包含用以储存资源数据与一开机程序的一第一储存装置、一第二储存装置以及耦接于第一储存装置与第二储存装置的一微处理器,其中微处理器是用来执行开机程序以完成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开机程序。资源数据分类为一第一数据集与一第二数据集,而微处理器执行下列运作:从第一储存装置加载第一数据集与开机程序至第二储存装置;执行开机程序;以及于执行开机程序期间,当第一数据集已加载至第二储存装置时,加载第二数据集。
另外,本发明另揭示了一种用于加载资源数据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便携式电子装置包含用以储存资源数据与一开机程序的一第一储存装置、一第二储存装置以及耦接于第一储存装置与第二储存装置的一微处理器,其中微处理器是用来执行开机程序以完成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一开机程序。资源数据分类为一第一数据集与一第二数据集,而微处理器执行下列运作:由第一储存装置加载第一数据集与开机程序至第二储存装置;执行开机程序;以及于执行开机程序后,从第一储存装置加载第二数据集至第二储存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减少便携式电子装置100(例如移动电话)的反应时间。并且本发明是通过将资源数据分类并分别加载来加以实现,而非着重于韧体区段(firmware segment)。因此,当移动电话储存较多的数据量时,本发明所提出的机制的重要性将愈趋显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载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资源数据的方法在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上执行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加载便携式电子装置的资源数据的方法在图1所示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上执行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号
100 便携式电子装置 110 第一储存装置
130 开机程序 131 资源数据
132 第二数据集 133 第一数据集
134 资源数据加载程序 140 第二储存装置
150 微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74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