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青光眼睫状体平坦部专用引流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7846.5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05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烈 |
主分类号: | A61F9/00 | 分类号: | A61F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55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光眼 睫状体 平坦 专用 引流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青光眼睫状体平坦部专用引流器是一种在人体眼球睫状体平坦部手术植入的房水引流装置,适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
背景技术
难治性青光眼是指采用常规药物及常规手术均难于奏效的青光眼。
目前医学临床上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房水引流器仅是适用于人体眼球前房植入。该房水引流装置由引流管及集液器组成。房水通过引流管外排到集液器,再渗到眼外结膜下,达到降低眼内压、治疗青光眼的作用。但是,临床上很多病人术后常因引流管堵塞或集液器纤维包裹而丧失引流功能,眼内压升高,青光眼复发。另一方面前房植入的房水引流装置由于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其引流管口径大小受限,难以获得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要求的引流量,所以临床上应用效果不太满意,且该房水引流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难于普及。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前房植入型房水引流装置的不足,本发明的青光眼睫状体平坦部专用引流器首先创新性地改变手术途径,利用睫状体平坦部作手术切口;另外通过设计新型合理的房水引流器,在形状、结构、材料及技术上进行创新,一方面增加房水引流量,防止前房通路常引起的术后并发症,另一方面防止玻璃体外溢、嵌顿及切口瘢痕化等难题,达到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目的。
本青光眼睫状体平坦部专用引流器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引流器从眼睫状体平坦部植入而不是从前房角植入,以达到在增加房水引流量的同时,也不会引起术后前房变浅等多种并发症。2、用带有房水引流开口及引流槽的扁平条状引流器代替引流小管及集液器,防止管道堵塞。3、扁平条状引流器可以防止切口处玻璃体外溢及嵌顿,通过加长及分叉的外引流端可以防止切口周围组织瘢痕而局限化,影响房水引流量及远期的效果。4、采用医用硅胶或吸水性生物材料并通过技术处理,能达到维持长期的房水引流功能及减少手术切口纤维瘢痕化。
本青光眼睫状体平坦部专用引流器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长期有效地维持难治性青光眼的房水眼外引流功能及减少手术切口瘢痕化,且手术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型的主视图(前面平面图)。图中1为房水引流口,2为缝线圆孔,3为三角形房水引流槽。
图2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型的左视、右视图。图中1为房水引流口,2为缝线圆孔。
图4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型的俯视、仰首视图。图中3为三角形房水引流槽。
图5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型的立体图。图中1为房水引流口,2为缝线圆孔,3为三角形房水引流槽。
图6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I型的主视图(前面平面图)。图中1为房水引流口,2为缝线圆孔,3为三角形房水引流槽。
图7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I型的左视、右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I型的俯视、仰首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I型的立体图。图中1为房水引流口,2为缝线圆孔,3为三角形房水引流槽。
图10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II型的主视图(前面平面图)。图中1为房水引流口,2为缝线圆孔,3为三角形房水引流槽。
图11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II型的后视图。
图12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II型的俯视、仰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专用引流器III型的立体图。图中1为房水引流口,2为缝线圆孔,3为三角形房水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青光眼专用引流器I型为1.0mm×2.5mm×13mm扁平条状,在其前面有两条三角形房水引流槽(3),在其背面有一条三角形房水引流槽(3),以缝线圆孔(2)为界分为眼内植入端及眼外植入端,在眼内植入端前面的两条三角形房水引流槽(3)中各有一房水引流口(1)。
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青光眼专用引流器II型为0.8mm×1.8mm×13mm扁平条状,在其前面及其背面各有一条三角形房水引流槽(3),以缝线圆孔(2)为界分为眼内植入端及眼外植入端,在眼内植入端前面及其背面的三角形房水引流槽(3)中各有一房水引流口(1)。
在图10所示实施例中,本发明的青光眼专用引流器III型为I型的改造型,外引流段后半段做成分叉形状,目的是更进一步防止切口局部瘢痕化,其余结构和大小尺寸与I型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烈,未经吴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78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