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流路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7977.3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8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通博;阿部友照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M1/00;G01N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流路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高流量输送液体的微流路系统。更具体地说,涉及通过防止微流路内的堵塞和内压上升,能够实现高流量输送液体的微流路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可用于遗传因子的变异分析、SNPs(单核苷酸多态)分析、遗传因子显现频度分析、遗传因子网络阐明等的生物鉴定技术的开发正逐步发展。例如列举出使用所谓的DNA芯片或DNA微序列(以下,在本申请中统称为DNA芯片)的集成基板的方法。
以集成有上述DNA芯片、蛋白质的蛋白质芯片等为代表的传感器芯片技术,是利用检测用物质(多被称为探针物质)与目标物质之间的独特的相互作用来调查目标物质的含量、构成成分及效力的方法。
最近,提出有使用流路、毛细管来进行检测用物质与目标物质之间的独特的相互作用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通过在形成于基板上的流路中进行相互作用分析,可以将分析所需液体检测体的量抑制为较少。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这样的技术:在毛细管的周边形成光学检测部件,将该毛细管自身作为检测用的单元。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检测用物质和目标物质在毛细管通路中进行相互作用,检测其流动特性的技术。
另外,作为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应用,提出了在流路或细管内进行核酸之间的杂交(hybridization)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用流路将进行多核苷酸(polynucleotide)的增幅的部分、和杂交部分连接而成的多核苷酸的分析用部件,该杂交部分具有固定有检测用寡核苷酸(oligonucleotide)的多孔质层。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在毛细管状的流路的内壁固定探针化合物,使该探针化合物与被检多核苷酸进行杂交的多核苷酸的分析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0309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7042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6—09472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13079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4—121226号公报
如上所述,在流路或毛细管等的较细流路内进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时,由于输送样本溶液等液体,有时会产生堵塞等,会出现流路内压上升。特别是,在从生物体细胞等中提取的全RNA样本中,由于存在目标核酸以外的浮游物质或不适于杂交检测的长链核酸等,所以在输送液体时容易引起堵塞。
另外,即使在不存在浮游物质或长链核酸的情况下,由于在较细流路内发生杂交等,有时会减少流路的实际体积,同样会出现流路内压上升。
像这样流路内压上升时,会发生所输送的溶液、例如样本溶液等的泄漏,溶液的损失变大。另外,在样本溶液等中含有有害物质时等情况下,由于溶液的泄漏,存在安全性降低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在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微流路内的堵塞、防止内压上升,从而防止流通的溶液的泄漏,可进行高流量输送液体的微流路系统。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柱层的形态、样本溶液的前处理等的适合条件进行了认真研究,其结果,开发了可以防止微流路内的堵塞、以及防止内压上升,可进行高流量输送液体的新型微流路系统。
在本发明中,首先,提供了具有内径为0.5mm以上的柱层的微流路系统。使柱层的内径为0.5mm以上是为了防止流通的溶液引起堵塞。该柱层由填充有串珠的杂交形成部和设置在该杂交形成部的下游区域的有助于高速输送液体的送液促进部构成。
上述杂交形成部中,最好是填充串珠成珠床的长度为4mm以下、更优选为2mm以下。通过缩短柱长,以防止内压上升。
在本发明中还提供一种微流路系统,其特征是输送经过滤器过滤后的样本溶液。过滤样本溶液的过滤器,最好其孔径为0.65μm以下、更优选是0.1μm以下。用来除去浮游物质等。
在本发明的微流路系统的形成柱层的送液促进部中,可以采用填充灌注层析(Perfusion chromatography)粒子的结构。另外,在送液促进部的下游,也可以进行减压。
本发明的微流路系统的形成柱层的杂交形成部,起到作为使探针核酸与目标核酸进行杂交的场所的作用。固定在填充于杂交形成部中的串珠上的核酸,可以自由选择在探针核酸与目标核酸中任一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株式会社,未经索尼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79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备夹层复合件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载人升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