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罐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8403.8 | 申请日: | 200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3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清水义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华努迪克日本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B21D51/18;B21D2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了抵抗内压的强度的电池罐。
背景技术
使用于移动电话、PDA(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中的二次电池在充电时及连续使用时会发热。因此,该发热使电解液或气体膨胀,导致在二次电池的内部产生较大的内压。有时会产生电池罐承受不了该内压而被破坏的现象。但是,只要这样的内压在一定基准内,就能使安全阀工作,防止电池的爆裂(例如,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
但是,电池逐年向小型化、薄型化发展,必须使电池的性能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电池性能,作为常规手段例举了增加电池罐的内容积(例如,专利文献3)。进而,为了不用改变外形就可增加内容积,期望使电池罐的侧壁薄到极限(例如,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35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508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015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3-2429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如上那样地使电池罐的侧壁薄到极限的结果就是,有可能发生载荷集中于电池的局部、甚至在低于安全阀工作压的压力下破坏电池罐的现象。
图1表示一般的电池罐的外观结构。图1(A)是电池罐1的外观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Xa—Xb剖面图。图1(C)是图1(A)的Ya—Yb剖面图。
电池罐1是通过冲压加工将一张金属板成型为有底方筒状的外装罐。总体来说,电池罐1由长边侧壁2、短边侧壁3、底壁4、长边R壁5、短边R壁6、拐角壁7构成。底壁4形成电池罐1的底部,呈具有长边和短边的大致扁平状的长方形。
长边侧壁2是电池罐1的位于底壁4的长边侧的侧壁。短边壁3是电池罐1的位于底壁4的短边侧的侧壁。长边R壁5是底壁4和长边侧壁2的连结部分,其壁面具有曲面形状。短边R壁6是底壁4和短边侧壁3的连结部分,其壁面具有曲面形状。拐角壁7是长边侧壁2和短边侧壁3相邻接的角部分,其壁面具有曲面形状。图1所示那样的电池罐1的设计为惯常的设计。
图2是图1的K部分的放大图。电池罐1通常采用冲压加工制造。长边侧壁2和短边侧壁3由于在冲压加工时受到非常大的变薄挤压,因此除了使长边侧壁2和短边侧壁3的板厚变薄之外,还会产生最为严重的加工硬化。
其次,长边R壁5与短边R壁6的外表面及内表面分别具有曲率半径为R、r的大致曲面。该曲率半径R、r各自所构成的圆的中心CR、Cr位于不同的位置。
例如,考虑一下以R=1.0(mm)、r=0.6(mm)、长边侧壁2的板厚(附图标记12)=0.2(mm)、短边侧壁3的板厚(附图标记12)=0.2(mm)、底壁4的板厚(附图标记11)=0.5(mm)来设计电池罐1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从长边R壁5靠近长边侧壁2的部分以及从短边R壁6接近短边侧壁3的部分的侧壁壁厚急剧变薄,厚度减小。用图3对基于该设计的冲压加工进行说明。
图3表示采用冲压加工形成的电池罐1的外形。图3(A)为电池罐1的立体图。图3(B)为L部分的放大图。基于上述设计进行加工时,形成了由如下部分构成的电池罐1:较厚的底壁4,板厚较厚且加工硬化严重了的长边R壁5及短边R壁6,长边侧壁2及短边侧壁3。上述长边侧壁2及短边侧壁3与拐角壁7相邻接,上述拐角壁7因构造上的强度和加工硬化而增大了其强度。
此时,与短边侧壁3、底壁4、长边R壁5、短边R壁6、拐角壁7的强度相比,长边侧壁2由于板厚薄所以强度弱,有柔软性。因此,对电池罐1内施加内压时,能够在长边侧壁2上产生延展而弯曲。
在长边侧壁2上,中央部的延展最大,越靠近长边R壁5、拐角壁7,延展越少。即,越朝向长边侧壁2的中心部,延展越大。由此,即使对电池罐1的内部施加内压,也能够利用板材弯曲减轻其载荷。
但是,越靠近长边R壁5、短边R壁6、拐角壁7,板材的延展越少,不能在长边R壁5、短边R壁6及拐角壁7,与长边侧壁2之间的边界线上抵抗内压造成的载荷。因此,不能利用板材的延展来吸收内压,会在该边界部分处引起板材破坏。
尤其是,被长边R壁5和拐角壁7所包围的长边侧壁2的角部分(参照图3(B))是因加工硬化显著而不能期望侧壁伸展的部分。该部分由于各壁板厚的不同与加工硬化的不均,所以每一个壁抵抗内压的强度不同。因此,由于其壁间的强度的之差而在壁与壁的交界部分明显出现断层,从该部分开始破坏。在图2、图3中,用附图标记20表示那样被破坏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华努迪克日本,未经株式会社华努迪克日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84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一种中药
- 下一篇:一种免煎中药饮片配制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