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调节装置的安全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8838.2 | 申请日: | 2007-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611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田端雄树;永吉行雄;岩井雅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22/20 | 分类号: | B60R22/2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田军锋;王爱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带 位置 调节 装置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载安全带装置,对安全带的位置进行调节的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及具有该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的安全带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装载于汽车等车辆上的安全带装置,在车辆碰撞时等较大的减速度施加在车辆上时,对乘员进行约束保护以避免受其惯性移动的影响。以往,作为这种安全带装置的一种,例如如图3所示,有三点式安全带装置。在图中,1是设在车辆座椅2上的安全带装置;3是安全带卷收器,其固定于车辆座椅2附近的车体上,通常情况下可拉出地卷绕安全带4,紧急情况下则不能拉出地卷绕安全带4;5是可滑动地支撑安全带4的舌片;6是固定于车辆座椅2或车体上,卡定有舌片5的带扣;7是安全带固定器(还称作肩部固定器),其安装在中柱8等车体侧部的上方位置,对从安全带卷收器3拉出的安全带4进行引导;9是对安全带固定器7的高度位置进行调节的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其中,从安全带卷收器3拉出的安全带4的前端部4a固定在车辆座椅2或车体上。并且,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表示舌片5没有卡定在带扣6上,将安全带4从安全带卷收器3拉出规定量的状态。
这样构成的安全带装置1,在乘员佩戴安全带4时,乘员就座于车辆座椅2上,从安全带卷收器3拉出安全带4,将舌片5卡定在带扣6后,手从舌片5离开,多余拉出的安全带4被安全带卷收器3卷绕而消除安全带4的松弛,由此使乘员佩戴安全带4。
优选的是,将安全带4尽量挂在正好适合于乘员的位置上,以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效地约束乘员,并且使通常乘车时的乘员不会感到压迫感等而舒适地乘车等。特别是从乘员的肩经过胸而支撑到腹部的肩部安全带4b,要求挂在更适合于乘员的位置。另一方面,乘员有儿童、成年人,或同是成年人也有体格大的人、体格小的人等,乘员的体格各不相同。以往在安全带装置1中设有如下的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9:即,该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9能够对安全带4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相对于各种不同体格的乘员,使安全带4使每个乘员尽量舒适地挂在适合的位置上。
一般来说,现有的这种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9至少包括:导轨10,设置成在中柱8等车体侧部的上方位置向高度方向(上下方向)延伸;和滑块11,可滑动地设在该导轨10上,可摆动地支撑对从安全带卷收器3拉出的安全带4进行引导的安全带固定器7。
在将安全带固定器7的高度位置调节到所希望的高度位置上的情况下,对设在滑块11上的未图示的操作按钮进行操作,从导轨10的定位孔(未图示)拔出卡定销(同样未图示)后,使滑块11向所希望的高度位置上下移动,使卡定销插入并扣合到与所希望的高度位置对应的导轨10的定位孔或最靠近所希望的高度位置的导轨10的定位孔。由此,安全带固定器7的高度位置被调节为乘员所希望的高度位置,从而安全带4挂在适合于乘员的位置上。
为了支撑安全带固定器7,在滑块11上形成有凸台部。如图4(a)所示,作为该凸台部12,以往有与滑块11分开形成具有内螺纹12a的凸台部件12’,并且将该凸台部件12’固定在滑块11上的凸台部12。但是,在使用这种分开的凸台部件12’的结构中,存在不仅重量大,而且部件件数变多而增加制造工时的问题。
从而提出了具有如下的凸台部12的滑块11:即,将设在安全带位置调节装置9的滑块11上的凸台部12,如图4(b)所示地通过翻边与滑块11形成一体,从而实现轻量化,并且削减部件件数而减少制造工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
专利文献1:特公平7-719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4-106720号公报
以往,在通过翻边形成凸台部12时,多数情况下使用在长度方向具有一定内径的加工孔的冲模和在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外径的冲头来加工凸台部12。在进行翻边时,由于凸台部12的前端部12b首先被拉长而压入冲模的加工孔内,因而如图4(c)所示,通过翻边形成的凸台部12的外径为凸台部12的根部12c的外径a与前端12d的外径b相等(a=b)而保持一定,并且凸台部12的内径从根部12c向前端12d连续变大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前端12d的内径d比根部12c的内径c大(d>c)的内径差。由于该内径差,凸台部12的根部12c的壁厚形成得比凸台部12的前端部12b的壁厚更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田株式会社,未经高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88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管换热器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与卫星的改进通信的无线通信设备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