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粒子生成模型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9321.5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1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冯建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冯建光 |
主分类号: | G09B23/20 | 分类号: | G09B2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4094广东省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粒子 生成 模型 | ||
本发明涉及物理教学器具技术,特别是一种粒子生成 模型.适当用于物理教学.
已有物理教学中有关粒子生成的理论仍然是空白,因 此其教学器具也是空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填补上述空白,而提供一种粒子生 成模型.
在自然现象中,原子衰变出现辐射现象,实际上是粒子生成 的过程.例如镭元素辐射出α、β、γ3种粒子.事实上该3 种粒子不是从原子内脱离而出,因为原子内核子在核力强 相互作用力的束缚下是不会随便脱离原子核的.否则任何 一种元素都会产生核辐射.事实上已知元素中只有镭铀等 少数几个元素产生α粒子辐射.不过,根据中国专利:一种 原子结构模型,一种力的测定装置,能量液测定仪,可知真 实的原子结构和动态状况.因此可推理得出这样一种真实 原理:原子的高速度旋转,其结构中的能量液会使各原子之 间产生互相摩擦,在该摩擦过程中其能量液中会出现局部 的相对的负压,该负压区对其周围的能量液产生强力性的 聚集作用,从而形成一个新粒子.由于该类负压的强度在原 子內的不同区域各不相同,因此会生成不同种类的粒子.具 体地说,与原子核相距越近区域所形成的粒子就会越大,反 之就越小.并且原子序数越大的原子就越能形成越大的粒 子.例如位于原子核边缘区会形成强子粒子而位于核外至 原子表层区域则形成轻子介子电子.由于原子磁旋力在原 子中不是永久的,而是在原子旋转的摩擦中会衰减的.因此, 原子中的能量液的一部分会从该力的束缚中脱离出来,参 与生成新粒子的过程.所以镭铀等少数元素会生成α粒子 并产生相关辐射而其他原子则不会产生该类辐射,反之序 数略小的数十种的放射性元素只形成电子或生成光子.从 这个原理上看,生成新粒子中可能还有介子类,等等,只不 过是这些新粒子在辐射过程中未被相关仪器测出或现有水 平的技术未能做出相关发现.而非放射性元素也可能有生 成新粒子的事件,但使用现有相关仪器难以发现。可能是 因相关现象强度较弱的缘故.
此外,该类辐射射线中同时有新生成的电磁波即基态 波相伴.实际上,原子磁旋力使原子旋转而使原子互相碰 撞、并发生原子之间的摩擦,从而使原子外包壳或内包壳 的能量液或基态液发生振动而产生基态波-电磁波.这表 明:辐射具有生成新粒子和产生电磁波或基态波的二重 性.在许多情况下很多电磁波很难被观测到.因其辐射强度 较弱的缘故.由此可见,原子堆积在一起时几乎都会生成 新粒子和产生电磁波或基态波.由此推测,著名的宇宙背 景微波辐射现象,可能就是上述原理造成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结构由两个大小形状相 同的云白色大球,代表原子,分别固定于二根轴的外端,另 一轴的另一端连结摇臂而构成驱动机构,二轴分别固定大 主动轮和大从动轮,并配合于米斗状的箱体中,大球露于斗 状口中而摇臂露于箱底外,二轮配合皮带;其中之一轴在大 从动轮下方固定一个小主动轮,该轮与小从动轮对应并配 合皮带,小从动轮轴配合于箱体内,其皮带外侧等距地固定 若干个拨叉;拨叉与小珠球配合.该球有若干个并由一根黑 色绳等距离地串联成环圈状链,该链配合于一环形导轨管 中;该管为黑色并开有一个导向孔和一个演示孔,固定于箱 体内.采用现有机械制造技术制成,使作原子的大球同向转 动的同时,拨叉会推动小珠球在管中移动,同时可被学生看 到大球转动和小珠球移动的景象.小珠球代表粒子.箱体背 景为黑色,演示过程示意为:用手摇动摇臂会驱动大轮传动 机构和小轮传动机构,小珠球被拨叉推动移动而离开大球, 即原子作同向旋转会发生摩擦而生成粒子,并不断地生成 粒子,这些粒子不断出现脱离原子而飞出的情景.
本发明的优点是:填补物理教学相关器具的空白,适 用于中学物理教学和小学自然课程教学和科普宣传教育. 现给出附图如下:
图1,是本发明原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导轨管示意图.
图4,是拨叉与小皮带和小珠球配合的B向局部剖面示 意图.
图5,是小轮传动机构与小珠球链和导轨孔配合的A向 示意图.
下面结合上述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结构细节和工作 情况.
本发明由箱体3,代表原子的左大球1,右大球2,驱动机 构,二组传动机构,导轨管7,小珠球链4组成.驱动机构为驱 动轴11的一端固定右大球2,另一端连接摇臂12,轴11的 中部固定大皮带轮10;左大球1固定于从动轴17外端,轴中 部固定大从动轮16,轮下方固定小主动轮15,轮11,16与大 皮带18配合而成大轮传动机构;轮15与小从动轮21和小 皮带20配合而组成小轮传动机构,其小从动轴22固定小从 动轮21;轴11,17,22互相平行并可转动地配合于箱体3的 上层板9和底板13上;导轨管7位于轴11与轴17之间并 固定于箱体又穿越于上层板9中,管内配合小珠球链4,链由 若干小珠球6等距地固定于细绳5形成环链状;管7矩形环 状,开有演示孔8和导向孔19.小皮带20外侧面固定若干个 拨叉14,并与管7的导向孔19和该孔处的小珠球6配合. 大球1,2和孔8露于箱体3的斗状口,该口为黑色背景而球 1,2,6为白色.工作情况:用手摇动摇臂12,球1,2,轴 11,17,22,和轮10,16,15,21,皮带18,20同时作X方向转动, 拨叉14推动链4作绕管7内转动小珠球6演示孔8中作Y 方向的移动.演示时把大球比喻为原子,因作X方向旋转而 发生摩擦,使新粒子产生并脱离原子而作Y方向飞驰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冯建光,未经冯建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3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