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NiTi合金管坯高速率热挤压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9328.7 | 申请日: | 2005-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6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宏;张伟红;陈宇;陈威;康达昌;王忠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志伟 |
地址: | 110016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niti 合金管 速率 挤压 模具 | ||
本申请是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2005年4月27日,申请号:200510046321.6,发明创造名称:一种NiTi合金管坯高速率热挤压方法及其专用模具,公开号:CN1853815A;由于原申请中的热挤压方法和专用模具不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申请人按照审查员老师要求而提出此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合金管坯热挤压成形技术,具体为一种NiTi形状记忆合金管坯热挤压模具,主要应用于NiTi合金管坯热挤压工艺成形。
背景技术
NiTi合金,其成分为Ni50.8%Ti(at)。目前这种合金制作管接头用管和以管为一次加工产品时,通常采用机械加工钻孔的方法,其缺点是加工效率低、费时费料、成本高,并且合金的性能依赖于锻坯微观组织的好坏。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01140301.2)公开了一种由粉末直接制备NiTi形状记忆合金管接头用管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综合成本,但由于通过反应热烧结成形,合金氧含量相对高,性能稍差,不能满足更高要求的使用性能。
金属热挤压成形,对于铜、铝及其合金来说,已是很成熟的技术,但对于NiTi合金来说,热挤压的历史还比较短。主要是由于合金变形抗力大(800℃下的热加工变形抗力相当于低合金钢室温冷加工的变形抗力),挤压温度高,采用传统的穿孔挤压工艺很难成形;另外,NiTi合金在加热和形变中吸氧倾向严重,对热处理和润滑工艺要求很高,挤管时容易出现裂纹、偏心和皱折等缺陷,废品率高,是一种难加工型材。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92109984.3)公开了一种管坯冷拉的工艺方法,但对其管坯的包套热挤压方法没有详细的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NiTi合金管坯高速率热挤压模具,它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NiTi合金管坯高速率热挤压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是:熔炼→锻造→机加工挤压坯料→挤压坯料预热→挤压坯料涂润滑剂→挤压坯料加热→模具预热→模具涂润滑剂→热挤压→退火,具体热挤压步骤如下:
1)坯料润滑及加热
将NiTi合金坯料低温预热至100℃~120℃,将润滑剂均匀地喷涂在坯料表面上;然后将表面涂有润滑剂的坯料放入高温炉中继续加热至960~1130℃,保温20~30分钟,采用惰性气体保护加热的方式;
2)模具润滑及加热
将模具预热至100℃~200℃喷涂润滑剂后继续加热至300℃~500℃,均采用整体加热方式;
3)热挤压
将加热的坯料放入预热的模具挤压,挤压速度为400~500mm/s;
4)退火。
所述步骤4)中,挤压后管坯进行去应力退火,于700~750℃装炉,加热至800~850℃,保温30分钟~1小时后水冷。
所述坯料表面的润滑剂为Ti-5D或Ti-1200玻璃润滑剂。
所述模具表面的润滑剂采用石墨粉,具有冷却模具,易脱模的特点。
一种NiTi合金管坯高速率热挤压专用模具,具有挤压轴、挤压针、挤压凹模,该模具的挤压凹模采用分瓣式组合挤压凹模;该模具的挤压针前端带有锥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材料利用率高。采用本发明材料利用率可达89%,同机械加工钻孔制作管坯的方法相比,材料利用率提高18%。
(2)管坯微观组织质量好。采用本发明,管坯经过挤压后,合金的组织为细小等轴晶(约30μm),明显优于挤压前(约100μm)。
(3)本发明采用高速率挤压,使坯料温降减少27%,变形抗力小,模具寿命长。
(4)本发明采用惰性气体保护的方法加热,坯料可加热到更高温度而不氧化,极大的降低变形抗力,减少了设备的吨位。
(5)生产成本低。与机加工钻孔生产管坯的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生产效率提高一倍,生产成本降低50%以上。
(6)装置简单。本发明在模具结构上采用分瓣式组合挤压凹模,使模具更换简单,模具寿命可以提高3倍。另外,采用前端带锥度的挤压针,利于管坯成形。
(7)本发明模具在生产管坯时,进行整体加热,使模具均匀热透,可以减少坯料温度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挤压模具结构图。1、上底板;2、淬硬垫板;3、挤压轴;4、挤压针;41、挤压针前端;5、挤压垫;6、挤压坯料;7、分瓣式组合挤压凹模;8、应力套;9、底座;10、定位销。
图2为挤压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挤压针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3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气鞋底
- 下一篇:便携式差分吸收光谱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