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楂提汁制山楂酸钙补钙剂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09348.4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736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1 |
发明(设计)人: | 何庆钵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庆钵 |
主分类号: | A61K36/736 | 分类号: | A61K36/736;A61K9/00;A61K9/06;A61K9/16;A61K9/20;A61K9/48;A61P3/02;A61K1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20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楂 提汁制 酸钙补钙剂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品补钙剂的制备方法,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山楂提汁制山楂酸钙补钙剂的制备方法。
(二)背景技术:目前所有的补钙剂所使用的钙化合物,除了钙素本身具有补钙的作用外,不具有任何其他的保健功能。本发明是使补钙剂能兼有其他保健功能。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是以山楂为原料,提汁去渣,以盐基性钙化合物中和其中的含酸化合物(主要为山楂酸Gataegolic acid),得到中性的有机酸钙盐并保留山楂的其余部份,制成山楂酸钙补钙剂,除了能补钙外,还具有山楂的保健药用功能。
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中药山楂人工用米筛筛去细屑砂尘,选去霉烂和杂物,放煮锅内(忌铁器)加水1.5-2倍,微沸煮三次,前两次各煮2小时,第三次煮1小时,将各次取出的汁液合并过滤,记量。取样分析,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汁液酸度后,按化学当量计算,以合乎食用规格的碳酸钙或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中和之,根据剂型需要,用间接蒸汽蒸发浓缩成不同浓度(口服液浓度为毫升含原药0.5克、流浸膏浓度为每毫升含原药1g、浸膏浓度为浓缩到稠膏状,每毫升含原药可为2-5克),或用喷雾干燥法干燥成干粉,然后用制药机械按制药规范加工制成口服液剂、流浸膏剂、膏剂、糖浆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散剂供口服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山楂酸钙是一种多功能的补钙剂,除能补钙外,还具有山楂的保健防治病功能:山楂是可作食用的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它含有胡罗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烟酸、内酯、黄酮类、钙、磷、铁及必需脂肪酸--亜油酸和亜麻酸等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它有降血脂胆固醇、降血压、保护心脏、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能;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加消化等功能(参见黄泰康主编《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第377页-387页)。(2).山楂酸钙成本低廉加工容易:山楂酸钙的原料山楂,在我国南方北方都有大量出产,价亦不不贵,而且加工容易。
(四)具体实施方式:将中药山楂人工用米筛筛去细屑砂尘,选去霉烂和杂物,放煮锅内(忌铁器)加水1.5-2.5倍,微沸煮三次,前两次各煮2小时,第三次煮1小时,将各次取出的汁液合并过滤,记量。取样分析,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汁液酸度后,按化学当量计算,以合乎食用规格的碳酸钙或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乳)中和之,根据剂型需要,用间接蒸汽蒸发浓缩成不同浓度(口服液浓度为毫升含原药0.5克、流浸膏浓度为每毫升含原药1g、浸膏浓度为浓缩到稠膏状,每毫升含原药可为2-5克),或用喷雾干燥法干燥成干粉,然后用制药机械按制药规范加工制成口服液剂、流浸膏剂、膏剂、糖浆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散剂供口服用。
样品分析方法及计算山楂所应配碳酸钙或氧化钙的数量:分析用酸碱滴定法。精确称取汁液样品约2克左右,加水150毫升如有混浊过滤,洗液与滤液合并,用溴麝香草酚兰作指示剂,用0.1N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显兰色为终点,所耗标准溶液的毫升数乘上标准溶液的当量浓度再除以样品重量,就得到每克汁液所含酸的克毫当量数,再乘以碳酸钙或氧化钙的克毫当量(碳酸钙为0.0501,氧化钙为0.028),即得每克山楂汁液应加入碳酸钙或氧化钙的克数。
一般山楂每克所含之酸约需碳酸钙60毫克左右与之中和,因此每克山楂酸钙含净钙约在24毫克左右,山楂是可食用药物,无任何毒副作用,可按个人情况(年龄、孕期、哺乳期、营养状况)调整服用量,作为很好的补钙剂。(根据全国调查,我国人民钙的摄取量普遍较低。城市每日钙摄取量为458毫克,农村每日为378毫克。与我国1988年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成年人为800毫克钙,相差几近一半,参见陈仁厚《营养保健食品》第95页及26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庆钵,未经何庆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3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