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影像色彩调整方法及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09812.X | 申请日: | 200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1637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盟超;李育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9/64 | 分类号: | H04N9/64;H04N9/77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一平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色彩 调整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一种色彩调整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一色度图中定义一肤色区域,由一阈值将该肤色区域划分为一中央区域与一边界区域;
判断一色彩信号是否位于该肤色区域;
若该色彩信号位于该中央区域,则根据一色调系数,调整该色彩信号,其中该色调系数包括一绿色调系数与一蓝色调系数,该绿色调系数以及该蓝色调系数为定值;该绿色调系数为g且该蓝色调系数为b时,则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中的绿灰阶值等于G-(G*g),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中的蓝灰阶值等于B-(B*b),其中该色彩信号中的红、绿、蓝灰阶值分别以R、G、B表示;以及
若该色彩信号位于该边界区域,则定义一边界色调系数,该边界色调系数随着该色调系数和该色彩信号中的红、绿、蓝灰阶值而改变以降低拟似轮廓的发生,并依照该边界色调系数调整该色彩信号,其中该边界色调系数包括一绿边界色调系数与一蓝边界色调系数,该绿边界色调系数为ge,且该蓝边界色调系数为be时,则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中的绿灰阶值等于G-(G*ge),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中的蓝灰阶值等于B-(B*b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中央区域符合(R-G)>X且(G-B)>X,该边界区域符合0≤(R-G)≤X且0≤(G-B)≤X,其中X为该阈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阈值X等于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0<g<0.2、0<b<0.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ge=g*(R-G)/30*(G-B)/30、be=b*(R-G)/30*(G-B)/3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色彩信号未位于该肤色区域,则不予调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不调整该色彩信号的红灰阶值。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义该肤色区域的步骤中,该肤色区域符合R>G>B。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该色彩信号;以及
输出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
10.一种色彩调整方法,包括:
在一色度图中定义一肤色区域,由一阈值将该肤色区域划分为一中央区域与一边界区域;
判断一色彩信号是否位于该肤色区域;
若该色彩信号位于该中央区域,则根据一饱和度系数,调整该色彩信号的饱和度,其中该饱和度系数为k时,则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的红灰阶值等于(R-M)*k+M,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的绿灰阶值等于(G-M)*k+M,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的蓝灰阶值等于(B-M)*k+M,其中M为一中间值,M等于(R+B)/2,其中该色彩信号中红、绿、蓝灰阶值分别以R、G、B表示;以及
若该色彩信号位于该边界区域,则根据一边界饱和度系数,调整该色彩信号的饱和度,其中该边界饱和度系数为ke时,则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的红灰阶值等于(R-M)*ke+M,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的绿灰阶值等于(G-M)*ke+M,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的蓝灰阶值等于(B-M)*ke+M,
其中该饱和度系数为定值,该边界饱和度系数随该饱和度系数与该色彩信号中的红、绿、蓝灰阶值而变,以降低拟似轮廓的发生。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中央区域符合(R-G)>X且(G-B)>X,该边界区域符合0≤(R-G)≤X且0≤(G-B)≤X,其中X为该阈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阈值X等于30。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ke等于(k-1)*(R-G)/30*(G-B)/30+1。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该色彩信号未位于该肤色区域,则不予调整。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定义该肤色区域的步骤中,该肤色区域符合R>G>B。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列步骤:
接收该色彩信号;以及
输出调整后的该色彩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0981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模块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静电荷显影用碳粉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