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电缆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10111306.4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3018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提摩西L·尤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凤凰通讯科技国际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H01R9/0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美国亚利桑纳州吉***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电缆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以连接同轴电缆至一端接头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连接器系用以连接一同轴电缆至一端接头,以使用在有线电视讯号传输及数据传输线等,其中该同轴电缆包括一中心导体、一覆盖于中心导体外的绝缘体、一覆盖于绝缘体外的箔片、至少一层覆盖于箔片外的编织导体,以及一覆盖于编织导体外的外皮。由于同轴电缆的规格尺寸可分为RG6、RG7、RG11、RG 59等,而每一种同轴电缆的规格尺寸皆需安装于所属的连接器,此种连接方式将造成技工将同轴电缆安装于连接器时,易发生规格不符的失误率,及制造商须制造各种不同规格的连接器以供多种规格的同轴电缆来使用,而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
上述所提及有关同轴电缆安装于连接器,其在本质上皆有些限制。例如,电缆与连接器之间的规格是否相符就是一种很难拿捏的技术,得由技工的经验而定。此阶段需要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规格电缆的连接器结构,并排除发生安装失误的机会。同轴电缆连接器安装同轴电缆时,该电缆末端首先要加以处理以便与连接器接合。然后将连接器以人工方式施力于该同轴电缆末端直至同轴电缆的外皮及编织导体与绝缘体隔离为止。该同轴电缆继续以手推入连接器内直到获得所需的插入深度为止。最后,再藉由六角压接工具施加压缩力于连接器上以强迫连接器与同轴电缆成紧密结合。由于同轴电缆尺寸上的种种变化须要有三种不同尺寸的六角形压接工具的使用来保证有充足的压缩力可施加于连接器,如此,则需额外的成本及多种压接工具及携带额外工具的不方便,须加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格同轴电缆的同轴电缆连接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同轴电缆连接器,其连接一同轴电缆到一电子器件上形成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该同轴电缆包括一中心导体,一绝缘体包覆于该中心导体上,一箔片包覆于该绝缘体周围,至少一层编织导体配置于该箔片周围,以及一外皮被覆于该编织导体上,其特点是:所述连接器包括:一标准接头,具有一空心且同轴的内、外套筒;及一迷你接头,具有一内部本体、一柱形件、及一接触弹簧,该内部本体以机械与电气上结合于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该柱形件具有一可装入该同轴电缆的中心导体、绝缘体及箔片的第一管状元件,及一可装入同轴电缆的编织导体及外皮的第二管状元件,该第一管状元件设有数弹性倒钩,该弹性倒钩位于该内部本体周围;该接触弹簧设置在该第一管状元件内,以机械结合于同轴电缆的箔片;如此,当迷你接头完全插入标准接头而形成稳固结合时,该弹性倒钩受到内套筒的压迫与中心导体扣合,以及接触弹簧受到内套筒的压迫与电缆的箔片成为机械与电气上的结合,得以连接同轴电缆至一电子元件上,形成机械与电气上的稳固结合,同时,该同轴电缆连接器可适用于不同规格的同轴电缆。
本发明具有新颖性的结构特征将详细叙述于申请专利范围中。然而,此发明本身,藉由参考下列之说明配合相关的附图,当可更容易了解其构造、操作方式以及进一步的目的与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是一同轴电缆末端经处理后的平面图。
图1b是图1a中的同轴电缆,将其编织导体向后翻折以覆盖部分外皮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迷你接头插入同轴电缆,并准备与标准接头套接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迷你接头准备插入同轴电缆的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迷你接头的立体剖面图。
图5a是本发明柱形件的立体图。
图5b是本发明柱形件的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接触弹簧的立体图。
图7a是安装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于同轴电缆的步骤图一。
图7b是安装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于同轴电缆的步骤图二。
图7c是安装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于同轴电缆的步骤图三。
图7d是安装本发明同轴电缆连接器于同轴电缆的步骤图四。
标号说明:
同轴电缆10 中心导体11
绝缘体12 编织导体13
外皮14 箔片15
同轴电缆连接器20 标准接头21
内套筒22 外凸缘23
外套筒24 本体25
后端延伸部位27 后端延伸部位28
环状空心29 扣件30
内凸缘31 螺纹32
第一凹部211 末端面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凤凰通讯科技国际公司,未经凤凰通讯科技国际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1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