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增能潜流动力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10111677.2 申请日: 2007-06-08
公开(公告)号: CN101319651A 公开(公告)日: 2008-12-10
发明(设计)人: 赵玉天 申请(专利权)人: 赵玉天
主分类号: F03B17/04 分类号: F03B17/04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7000黑龙江省牡丹***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液压 潜流 动力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液压增能潜流动力机是一种新型的动力机械,属于动力机械领域,它的工作原理是对液压马达和液压泵原理的创新,按中国专利说明书发行分类是属于“发动机和泵”的技术领域。之所以叫做“液压增能潜流动力机”是因为这个动力机组成部分的第一个环节是液压,“液压”是由液压传动系统中储存液体工质压力能的装置“蓄能器”完成的。这种“蓄能器”在当前液压传动系统中是一种辅助装置,而在本发明“液压增能潜流动力机”中,这“蓄能器”不是辅助装置,而是“能源装置”。用它给液体工质加压,带动液压马达,是马达向外界输出功率,同时把液压马达排出的背压工质流经“注水器”增压、增能,使这液压马达排出的工质在增压增能的条件下,重新注入“蓄能器”的高压罐体之中,构成连续不断的循环系统。因此这“液压增能潜流动力机”的增能特性是由“注水器”完成的,而这“注水器”是从液压马达排出的低压工质增压增能后,又重新注入到“蓄能器”高压罐的缸体之中,致使“蓄能器”的工作液面看不出浮动,因此,又在这“液压增能潜流动力机”的名称中有了“潜流”两个字。“注水器”是“液压增能潜流动力机”的心脏,它是一种能量放大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参见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东北铁路总局机务部编写出版的《机车构造及检修》第54页:『注水器——原理 注水器为向锅炉内注水而设,种类很多,原理皆同。使锅炉内之蒸汽以极大速度由蒸汽喷口喷出,在混合喷口中与冷水冲合,蒸汽凝结于给水,汽水合体得很大之势力,胜过锅炉内的压力而得注入,今照图(1)注水器原理说明图解释其原理,先将蒸汽阀小开,使少量之蒸汽由蒸汽口喷出,此蒸汽口附近之空气亦随之由溢水管排出外部,故喷口附近发生真空,水由水箱补充到真空处(水箱之水是受大气压力的),此时再大开蒸汽阀,使多量蒸汽喷出,此蒸汽以极大之速度,在混合喷口内与水冲合,蒸汽自身冷却,凝结与水混合,而将其极大之速度传与质量甚大之冷水,故得极大之运动量,此运动量混合水内,至送水喷口,因直径渐次扩大,混合水之速度变为压力,该压力高于锅炉内之压力以上,故押开锅炉之止回阀,而注入锅炉中。

根据上述原理可分以下三段作用。

a将水由水箱吸上。(故需设来水管和溢水管)

b使蒸汽与水冲合,得出极大运动量之混合水(需设混合喷口)

c将混合水之速度变为压力(需设送水喷口)

注水器之蒸汽喷口,混合喷口,送水喷口,三者为必不可少之装置,蒸汽喷口因使蒸汽容易喷出,尖端稍为扩大。混合喷口因蒸汽凝结体积减小,故前端渐细,送水喷口因减少混合水之速度,增高其压力,故向前端渐粗。注水器之送水喷口越大,则注水能力越大。故比较注水器之能力时,以送水喷口最小部之口径用公厘表示之。』

为了解“注水器”迄今为止150多年的发展历程,可参见上述同一本书的第1~2页:『蒸汽机车的沿革为了减轻人的劳动力,使用车辆运输物体,此法自古以来就有,但那时由于人口稀少,物资不多,利用人力或畜力推挽车辆就能达到输送的目的。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大量的货物和旅客需要在短时间内向较远的距离完成输送,非常困难。因此在十七世纪的时候有人提倡,把车放在轨道上用马牵引,很觉便利,盛行一时。1769年法人「卡脑」氏发明利用铜制之蒸汽锅炉装于车上,用以运转车辆,但因气力过小,实验结果每小时只有3.6公里的速度,同时运行15分钟就出了故障,结果废弃。

以后英人「瓦特」试造数次亦未成功,至1802年英人赤雷比西此库氏努力研究的结果,完成牵引旅客列车的机车运行于伦敦市中,其后该氏继续研究,发明在烟室内装设排汽管,利用废汽排出于大气之势力,补助通风,加强火室的燃烧力,更研究车轮上的负担相当之重量,利用车轮与轨道面间的摩擦的黏着力牵引车辆,才有1804年比较完善的装有排汽管之黏着式蒸汽机车的出现,用以输送旅客和货物。

到1814年经其林古瓦斯煤矿技工「斯蒂芬孙」氏的热心研究,造出“米劳道”号机车,该机车利用齿轮作回转运动轮,但齿轮易于磨耗,因而改用连杆直接回转曲拐,以后再以弹力缓和冲动之弹簧缓冲装置,此为机车使用弹簧之始,到1825年经该氏改造之机车,因质量良好,除了作为煤矿搬运煤炭外,其他铁道,亦广泛利用,该氏被聘为铁道之技师,驾驶自造之机车牵引90吨之列车,每时速达18公里,由此铁路蒸汽机车之便利,才为世人所公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玉天,未经赵玉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16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