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蒸汽微小流量智能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2376.1 | 申请日: | 2007-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244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祺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祺旻 |
主分类号: | G01F1/68 | 分类号: | G01F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2江苏省盐城市亭***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蒸汽 微小 流量 智能 检测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过热蒸汽和饱和蒸汽微小流量存在的检测方法,应用于实时、在线判断蒸汽阀门是否完全关闭及有无跑、冒、滴、漏现象。
二、背景技术
通常用来测量蒸汽的有差压、涡街等多种形式流量表。但不管用哪一种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的蒸汽流量测量装置,目前流量计的现状,在仪表的量程宽度范围内能保证测量精度,但在量程下限,误差仍然较大。在流量很小时,因流量表要克服干扰、变送器或传感器的零漂影响或为保证流量计系统正常运行而设置的小信号切除功能。低于特定流量值时仪表按零值处理,高于此值时仪表正常运行。JJG 1003-2005《流量积算仪规程》规定:配套传感器为标准节流装置的,切除点应不大于设计工况下最大流量的8%;配套传感器为其它类型的,传感器切除点应不大于设计工况下最大流量的5%。所以,经零值处理的流量表示值为零时,不代表就没有流量。
我们把这种此时实际有蒸汽流通,但仪表瞬时流量显示为零叫微小流量。这种以蒸汽为介质的微小流量,不但对热网安全运行和用热企业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引起了较大的计量误差,带来很大程度的能源及经济损失。特别是当前热电联产企业及供热形势的迅猛发展,因技术上难以控制微小流量,引起了一系列的管理问题。
①其支管网内因存在微小流量,在一定时间内,仍有较高的压力、温度,同时因冷凝下来的积水,再次使用蒸汽会有不同程度的水击,带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隐患。
②热网中,用户有意识专用微小流量方法用热,造成无偿用热不计量。
③热网中,用户阀门关不严或不关,造成的跑、冒、滴、漏和支管网自身正常散热所要补充的蒸汽,其浪费严重又拒不改进。
④管径越大,微小流量时越不能形成差压或脉冲,其微小流量越大,损失也越大。
影响微小流量大小的因素,涉及到很多方面。它跟仪表的设计、安装,管道的直径,传感器的灵敏度,流体介质的性质以及仪表下游的管网等诸多因素有关。这是一个复杂而难以计量,且损耗非常之大,给供热企业提出了很棘手的技术难题。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流量表不能区别经零值处理后,实际有没有微小流量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蒸汽微小流量智能检测方法。首先在瞬时流量F=0且完全切断汽源时,根据检测并绘制的总进汽阀后管道或分汽缸内的时间-温度曲线和控制工艺要求,进行标定及计算,确定设定在仪表中的标定方案选择位(0-无微小流量测量;1--方案一;2--方案二;3--方案三)、降温值t、设定降温时间m以及设定不考虑微小流量的最低温度值C,并依此检测微小流量;当瞬时流量F>0时,仪表以流量表的功能正常显示积算。具体方法为:
(1)在欲测定微小流量的总进汽阀后的管道或分汽缸内安装测温点,
(2)在微小流量测温点达到用热最高温度时,完全关闭总进汽阀,检测并制作测温点处时间-温度曲线图。
(3)对步骤(2)的时间-温度曲线选择标定方案,并确定直线斜率以及每两点之间的降温时间m和降温值t以及最低温度C值。
(4)将步骤(3)的标定方案选择位及降温时间m和降温值t以及最低温度C数据输入仪表,存贮待用。
(5)仪表当前测量温度数据存入存储器A,并与最低温度C值比较,当A<C值时,流量表正常显示积算,否则根据此时测量温度所在的区域,选择已存储的降温时间m和降温值t,检测微小流量,并在降温时间m内监控瞬时流量F,当F>0时,停止微小流量检测,流量表按规定正常显示积算。
(6)将检测微小流量的结果输出进行显示、流量控制、报警等。
技术方案:
散热曲线的标定:在微小流量测温点达到用热最高温度时,完全关闭汽源,标定总进汽阀后管道或分汽缸上测温点的时间-温度变化曲线。一定时间区域内在曲线上取特定的两点,连接两点直线的斜率,即为降温值Δt与降温时间Δm的线性比例系数k:
Δt=kΔm 式1
根据式1理论计算求出单位降温值(一般Δt=1℃)所需要的时间Δm,即Δm=l/k或根据式1理论计算单位时间(一般Δm=1分钟)所降的温度值Δt,即Δt=k。降温值取单位1还是降温时间取单位1,根据实际检测工艺而确定。考虑管道或分汽缸的散热系数、环境温度等变化因素的影响,为保证稳定、可靠性,在仪表降温时间或降温值参数设定中,乘以一个保险系数,以下是理论计算降温时间Δm、降温值Δt与仪表设定降温时间m、设定降温值t之间的关系。当设定降温值t=1℃时,那么设定降温时间:
m=(1.0~2.0)*Δm
=(1.0~2.0)*l/k 式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祺旻,未经王祺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23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