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瓿自动包装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2860.4 | 申请日: | 2007-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25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张绪全;高振岭;贾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营力诺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21/04 | 分类号: | B65B21/04;B65B21/08;B65B35/10;B65B35/56;B65G4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37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瓿 自动 包装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包装机构,特别涉及一种安瓿自动包装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安瓿包装为加工好的安瓿从退火炉出来后,由人工捡拾包装。这种包装方式存在着如下缺点或不足:①包装工人劳动强度大,必须一刻不停的包,且由于人工拾取破碎率高(2-3%);②安瓿在包装盒内排列不规范,需人为摇动,造成划伤、破口等质量缺陷。③每班每台至少需两名包装工,人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瓿自动包装机构,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安瓿自动包装,减少破碎率,减少工人劳动强度和人工成本的难题,提高安瓿合格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安瓿自动包装机构,包括支架、传动机构和输送排列机构,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和输送排列机构安装在支架上,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支座、托台、传动轴、链轮、链条、放置槽,放置槽固定在链条上,安瓿放置于放置槽中,链条经过链轮托台的高度与链轮高度相适应,使得带有安瓿链条的放置槽经过链轮后,安瓿上滚至托台,传动轴支座固定在支架上,传动轴安装于链条下方;输送排列机构包括安装于两根传动轴上的一对反向旋转的尼龙槽轮、尼龙槽轮与包装盒架之间有槽轮前支座,尼龙槽轮旋转方向有槽轮外侧挡板,尼龙槽轮底部有托板。所述支架的上部为输送排列机构,下方为电机、传动轴及其固定支座。所述的输送排列机构尼龙槽轮向内侧翻转,且可根据安瓿外径尺寸选择不同宽度和深度的槽轮。所述挡板在槽轮外侧,高度与槽轮直径相当,用螺钉固定在支架上,材质为不锈钢或其它抗磨不产生锈斑的材质。所述槽轮下部有一个与包装盒支架一体的托板,或其它抗磨不产生锈斑的材质,材质为不锈钢板。
本发明具有把安瓿生产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安瓿水平转0-90度(由平躺状态变为直立状态),再利用槽轮的旋转推力,把安瓿一个一个有序的排列在包装盒内。安瓿从槽轮末端进入包装盒时,入口呈三角形状,使安瓿沿挡板一排排有序排列,从而有效利用空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成功实现安瓿自动包装,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2、传送驱动力小,只需一台500W电机,选用变频调速后,效果更加;
3、提高了安瓿产量和合格率,减少破碎率,提高单位经济效益;
4、应用范围较广,除安瓿自动包装外,还可应用于其他小型瓶管的自动包装,实现由水平到竖直角度转变,便于包装。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中1是支架,2是传动轴支座,3是托台,4是传动轴,5是链轮,6是链条,7是放置槽,8是安瓿,9是下托板,10是槽轮前支座,11是包装盒架,12是侧挡板,13是尼龙槽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参照图1-图2,安瓿自动包装机构,包括支架1、传动机构和输送排列机构,其特征在于传动机构和输送排列机构安装在支架1上,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轴支座2、托台3、传动轴4、链轮5、链条6、放置槽7,放置槽7固定在链条6上,安瓿放置于放置槽7中,链条6经过链轮5托台3的高度与链轮5高度相适应,使得带有安瓿8链条6的放置槽7经过链轮5后,安瓿上滚至托台3,传动轴支座2固定在支架1上,传动轴4安装于链条6下方;输送排列机构包括安装于两根传动轴上的一对反向旋转的尼龙槽轮13、尼龙槽轮13与包装盒架11之间有槽轮前支座10,尼龙槽轮13旋转方向有槽轮外侧挡板12,尼龙槽轮13底部有托板。所述支架的上部为输送排列机构,下方为电机、传动轴及其固定支座。所述的输送排列机构尼龙槽轮向内侧翻转,且可根据安瓿外径尺寸选择不同宽度和深度的槽轮。所述挡板在槽轮外侧,高度与槽轮直径相当,用螺钉固定在支架上,材质为不锈钢或其它抗磨不产生锈斑的材质。所述槽轮下部有一个与包装盒支架一体的托板,或其它抗磨不产生锈斑的材质,材质为不锈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营力诺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东营力诺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28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