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触式图像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2887.3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889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8 |
发明(设计)人: | 泽江哲则;戚务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华菱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1/028 | 分类号: | H04N1/028;G02B17/08 |
代理公司: | 威海科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于 涛 |
地址: | 264200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图像传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读取装置,具体说是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背景技术:
图5是现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断面图,图中1是发光光源,2是透镜,3是接收透镜2所汇聚光的感光部(光敏集成电路),4是搭载排列成直线的光敏集成电路3的传感器基板,6是容纳光源1、透镜2、传感器基板4的框架,5是设置在框架6上的搭载原稿的透光板,10为原稿。
在上述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中,光源1发出的光,透过透光板5,照射到外面的原稿10上,原稿10上的文字黑色区域光被吸收,而在原稿其它的白色底色区域,光几乎100%被反射,这些反射光再穿过玻璃板5,被透镜2收集,照射到传感器基板4上的感光部3的感光区。感光部3是由许多感光区以及能将照射到各感光区的光进行光电转换,并将信号输出的驱动电路组成。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后经过驱动电路输出,作为图像(文字)信息向外输出。原稿不断移动,其上所记载的图像信息(文字)就会被连续读取下来。
上述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光源发出的光在照射到原稿的过程中,要经过透光板内表面和外表面的两次反射,这些反射光都被损耗掉了,使实际照射到原稿上的有效光减少,大大降低了光的利用率,影响了图像的读取质量。二是经透光板两次反射损耗掉的光会形成乱散光,这些乱散光会直接或间接地进入透镜形成干扰信号,影响图像的读取质量。三是光源发出的光只能从一个方向照射原稿,当原稿不平或有皱折时,读取的图像会出现阴影造成失真,降低了图像的读取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光损耗多、有干扰信号,并且读取不平或有皱折的原稿时会出现阴影的问题,提出一种高读取质量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本发明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基板,传感器基板上搭载排列成直线的光敏集成电路,即感光部,传感器基板上的感光部的上面设有透镜,透镜的一侧设有光源,以及能容纳上述传感器基板、透镜、光源的框架,框架的上部设有搭载原稿的透光板,其特征是在透镜的与光源相对的一侧设有反光装置。反光装置的反光面在以透镜的中心为轴,与光源的光射出方向相对称的垂直方向上。
上述反光装置可以是反光板,也可以是反光条,也可以是白色的反光涂料层。
上述反光装置可以设置于透光板的内表面上,也可以设置于框架上,还可以设置于透镜的侧表面上。
本发明由于在透镜的与光源相对的一侧设有反光装置,并且反光装置的反光面在以透镜为中心与光源的光射出方向相对称的垂直方向上。所以从光源射出的光,要穿过透光板射向原稿的过程中,透光板的内表面和外表面所产生的反射光照射到反光装置的反光面上以后又被反射回来照射到原稿读取的位置上,防止了原来透光板内外表面的反射光的损耗,提高了照射到原稿上的光的强度,同时降低了乱散光所造成的干扰信号。
本发明由于反光装置设置在透镜的与光源相对的一侧,反射回来的光与光源射出的光从两侧对称的方向射向原稿,因此即使原稿不平或有皱折时,读取的图像也不会出现阴影造成失真,提高了图像的读取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反光装置设置于透光板内表面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断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反光装置设置于透镜侧表面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反光装置设置于框架上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断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反光装置设置于框架上的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断面示意图。
图5为现有接触式图像传感器的断面图。
图中标记:1光源、2透镜、3感光部、4传感器基板、5透光板、6框架、7反光装置、10原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华菱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威海华菱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28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照度接触式图像传感器
- 下一篇:防护系统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