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增效纳他霉素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3174.9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1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姜兴印;张鹏;姜自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7/153 | 分类号: | A23B7/153;A23B7/154;A23B7/15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效 霉素 组合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纳他霉素(natamycin)与3,4-二乙氧基苯基氨基甲酸异丙酯、抗氧剂和其它助剂组成的增效纳他霉素组合物。
同时,本发明涉及应用该组合物在蔬菜、果品生产和储藏过程防治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等病害的方法。
(二)背景技术:
灰葡萄孢菌(B.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我国北方保护地蔬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可危害番茄、黄瓜、茄子、甜椒、韭菜、草莓、葡萄等多种果蔬,平均造成减产20%~40%,严重的可达60%以上。而且该病菌还引起果蔬贮藏过程中的腐烂,影响储藏期和品质,是果蔬贮藏的重要病害。该病菌对生产中普遍使用的化学杀菌剂多菌灵已普遍产生抗药性,目前乙霉威(3,4-二乙氧基苯基氨基甲酸异丙酯)是生产中防治该病害常用的药剂。但灰葡萄孢菌具有繁殖快、遗传变异大和适合度高的特点,连续使用同一药剂易产生抗药性,给防治带来极大困难。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化学杀菌剂的残留毒性愈来愈受到重视,寻找更加安全、广谱的生物抑菌剂,与化学杀菌剂联合使用,减少化学杀菌剂的使用量,延缓抗药性的发生,是当前果蔬生产及采后保鲜病害控制的研究热点,也是本发明解决的问题。
纳他霉素(Natamycin),是纳他尔链霉菌(Streptomycin natalensis)经发酵得到的一种次级代谢产物,属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真菌剂,能够专性的抑制大多数霉菌,1956年Tresner曾测试过纳他霉素对500种霉菌的抗性。纳他霉素难溶于水和油脂,很难被消化吸收,大部分摄入的纳他霉素会随粪便排出。人体口服500mg纳他霉素后,在血液中的含量少于1mg/mL,即说明纳他霉素很难从动物或人体的肠胃吸收。经降解处理后的纳他霉素在急性毒理、短期毒性试验中对动物没有损害,目前已成为30多个国家广泛使用的一种天然生物性食品防腐剂和抗菌添加剂。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将纳他霉素作为增补品种批准使用,批准使用的范围为乳酪制品、肉类制品、糕点表面、果汁原浆表面等。
目前,有关纳他霉素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开发已有大量报道,如1975年Nison等人以制霉菌素为标准对纳他霉素对于延长乳酪货架期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纳他霉素与山梨酸钾配合使用能够达到乳酪防腐的最佳效果;1992年,日本首次对比研究了纳他霉素、无水乙酸、山梨酸在乳酪中的防腐效果,结论认为,纳他霉毒用量最小、且保持乳酪风味效果最好;专利方面有“复合生物防腐剂(00120912.4)”、“一种微波杀菌氮气包装豆制品的防腐保鲜工艺(200710056632.X)”等;在水果保鲜领域的应用开发描述于“杨梅保鲜技术(200610049363.X)”以及“纳他霉素对冬枣浆胞病菌的毒力及保鲜生理效应研究”(王建国,姜兴印,2006)、“纳他霉素在柑桔防腐保鲜中的应用”(孙远功,2006)、“纳他霉素防治苹果贮运期病害的初步研究”(杨德山,2006)等研究论文中。
但纳他霉素还存在应用过程中容易被氧化,使用成本较高的不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由纳他霉素与3,4-二乙氧基苯基氨基甲酸异丙酯(乙霉威)、抗氧剂和助剂等组成的组合物,来提高纳他霉素的活性和稳定性,降低纳他霉素使用成本的方法,及应用该组合物在蔬菜、果品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防治灰葡萄孢菌等病害的方法。
本发明发现,纳他霉素与乙霉威的组合物在1∶8~8∶1的配比中,对灰葡萄孢菌均有显著增效作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可提高纳他霉素的抗氧化能力。本组合物中可含有纳他霉素5~40%,乙霉威可含有5~40%,抗氧剂BHT为0.5~5%,分散剂亚甲基二萘磺酸纳1%~2%;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复合物复合型湿展剂5%~15%,高岭土等助剂8%~83.5%。。
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组合物控制灰葡萄孢菌等病害的范围和方法。
本发明中纳他霉素和乙霉威配比对灰葡萄孢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结果证明,纳他霉素与乙霉威的组合物在1∶8~8∶1的配比中,其共毒系数(CTC)值均大于12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6-2006)判定,二者混合使用均有增效作用,尤其是1∶2~8∶1的配比中,EC50值均小于纳他霉素单独使用的值25.3526ug/mL,显著提高了纳他霉素对灰葡萄孢菌的活性,共毒系数(CTC)值达231.3~289.3,增效作用非常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31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脂肪酶活性的多肽以及编码该多肽的多核苷酸
- 下一篇:杏仁油冷榨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