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富氧烧结用供氧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3422.X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4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曾晖;郭怀功;杨军;李建云;李强;周林;罗霞光;王延平;张英;周小辉;李海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7/02 | 分类号: | F27D7/02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绪银 |
地址: | 27110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结 供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富氧烧结用供氧器,属于钢铁行业富氧烧结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富氧烧结技术是钢铁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但是目前国内市场上没有适合钢铁行业富氧烧结技术使用的供氧器,研制一种适合钢铁行业富氧烧结技术使用的供氧器,对钢铁生产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制造容易、使用效果良好、适用于钢铁生产行业的富氧烧结用供氧器。
一种富氧烧结用供氧器,由进气主管道、进气支管道、气体喷嘴及控制阀门组成,进气主管道与进气支管道相连通,进气主管道上设有氧气进气口和主管道进气控制阀门,进气支管道上设有支管道进气控制阀门和气体喷嘴。
所述的进气口与氧气输送管道相连。
所述的进气支管道与气体喷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进气支管道间相距0.5-4.0米。
所述的气体喷嘴分为A段和B段,A段、B段均采用V型,其中靠近进气口一端的A段的V型角度为0-90°,靠近出气口一端的B段的V型角度为0-150°,A段与B段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的气体喷嘴中心线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90°。
所述的气体喷嘴数量为10-200个。
通过调节主管道进气控制阀门可以控制进入进气主管道的氧气流量,通过调节支管道进气控制阀门可以控制进入进气支管道的氧气流量;气体喷嘴与各支进气管道通过螺纹连接,这样可以较方便的进行安装和更换。
本发明富氧烧结用供氧器,结构合理、易于生产、安装和维护,使用后可以满足钢铁企业富氧烧结供氧的需求,对于莱芜钢铁集团自主研发的富氧烧结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气体喷嘴A段的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中气体喷嘴B段的剖面图。
其中,1、进气口,2、主管道进气控制阀门,3、进气主管道,4、支管道进气控制阀门,5、进气支管道,6、气体喷嘴,6A、气体喷嘴A段,6B、气体喷嘴B段,7、A段内螺纹,8、A段进气口,9、A段内倾角,10、A段外螺纹,11、A段出气口,12、B段内螺纹,13、B段进气口,14、B段内倾角,15、B段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富氧烧结用供氧器,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由进气主管道、进气支管道、气体喷嘴及控制阀门组成,进气主管道与进气支管道相连通,进气主管道上设有氧气进气口和主管道进气控制阀门,进气支管道上设有支管道进气控制阀门和气体喷嘴。
所述的进气口与氧气输送管道相连。
所述的进气支管道与气体喷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的进气支管道间相距0.5米。
所述的气体喷嘴分为A段和B段,A段、B段均采用V型,其中靠近进气口一端的A段的V型角度为0°,靠近出气口一端的B段的V型角度为0°,A段与B段之间采用螺纹连接。
所述的气体喷嘴中心线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0°。
所述的气体喷嘴数量为10个。
实施例2:
一种富氧烧结用供氧器,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进气支管道间相距2.0米。
所述的气体喷嘴分A段的V型角度为45°, B段的V型角度为45°。
所述的气体喷嘴中心线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45°。
所述的气体喷嘴数量为100个。
实施例3:
一种富氧烧结用供氧器,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进气支管道间相距4.0米。
所述的气体喷嘴A段的V型角度为60°, B段的V型角度为90°。
所述的气体喷嘴中心线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60°。
所述的气体喷嘴数量为200个。
实施例4:
一种富氧烧结用供氧器,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的进气支管道间相距4.0米。
所述的气体喷嘴A段V型角度为90°,靠近出气口一端的B段V型角度为150°。
所述的气体喷嘴中心线与垂直方向的倾斜角度为90°。
所述的气体喷嘴数量为200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34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废旧塑料的改性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用于音频处理框架中的编码和解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