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管藻四分孢子成苗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4602.X | 申请日: | 2007-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6743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汤晓荣;仪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33/02 | 分类号: | A01G3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0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管藻四分 孢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管藻四分孢子成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管藻属是红藻门真红藻纲松节藻科的一类红藻。近年的研究表明,多管藻具有抗细菌和真菌、抗疱疹病毒和抗氧化活性,并对多种癌细胞(如结肠癌细胞、神经鞘瘤细胞)有细胞毒活性,所以在海藻药物开发方面具有重要的开发前景;另外,多管藻中还含有丰富的硫酸半乳糖、藻红蛋白等物质,也有重要的经济价值。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使多管藻的自然资源不能满足潜在的开发需要,所以发展可用于人工栽培生产的方法尤其是种苗获得方法是前瞻性的做法,但目前尚未见多管藻四分孢子成苗方法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管藻四分孢子成苗的方法,它能满足现有技术的上述需求。
一种多管藻四分孢子成苗的方法,其特征是从野生群体中采集具有成熟四分孢子囊的个体,先用煮沸后冷却的海水刷洗数遍,直到无明显的杂藻;然后用超声波清洗3-5遍,到藻体上没有杂藻污染为止;用解剖刀在解剖镜下切取藻体靠近端部的孢子囊较多的部位,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温度为15-20℃、光强2000-3000lux,光照时间10-12小时;待确定孢子放散达到需求量后,将孢子体藻体取走,剩下水体中的四分孢子继续培养,直到萌发成配子体藻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1、四分孢子是单倍染色体,所以萌发成的幼苗是配子体;由于配子体是雌雄异体,所以可获得不同性别的单倍体个体,对相关的遗传学研究有重要意义;2、超声波清洗时间短,效果好;3、真红藻纲种类的生活史中有果孢子和四分孢子两种孢子,果孢子来自雌配子体,四分孢子来自四分孢子体;与雌配子体相比,四分孢子体在自然界存在时间长,且生物量大,容易从自然界获得,保证了充足的种源;而且用四分孢子做种苗,萌发率高,生长快,不需有性过程可直接获得后代藻体。所以,这一方法对真红藻纲种类的四分孢子成苗有广泛的参考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于2007年3-4月间,将采自青岛海滨的多管藻孢子体带回室内,从中选取健康的、四分孢子成熟好的个体。在煮沸后冷却的海水中,用棉球刷洗至无明显的杂藻及附着物;这时,往往还有少量的杂藻如硅藻等附着在藻体上,一旦给予适宜条件会快速繁殖起来,影响多管藻的生长。为了进一步清洗藻体,将刷洗过的多管藻孢子体浸入干净海水中,用超声波细胞破碎仪清洗多次,一般功率为150瓦,每次不超过10秒钟,不可时间过长,以免因产热过多对藻体或四分孢子囊造成机械损伤,一般3-5次即可去除所有杂藻,但每次清洗后要换上洁净的海水。镜检确定无杂藻附着为止。将洗好的藻体基部1/3以上的藻体用解剖刀切下(如果藻体不大于5厘米也可不切),浸入干净海水中,在培养箱内培养,培养温度为15-20℃、光强2000-3000lux,光照时间10-12小时,每日下午检查放散量;检查方法是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每天下午2点取一定量的孢子水(如0.1ml),计数后,根据培养用海水的总体积(事先确认)推算出当日的孢子放散量;计算完后,给孢子体换上新鲜的干净海水继续培养。待确定孢子放散达到需求量后,在采集孢子的前一天傍晚,将孢子体的培养液更新,更新时,将孢子体在干净的海水中涮洗数遍,以确保已经放散的孢子不会附着在藻体上,然后,将藻体在干净的海水中培养,条件不变,次日中午将孢子体藻体从培养液中取走,当日放散的新鲜孢子即存留在培养液中。在磁力搅拌器的搅拌下,将水体中的四分孢子均匀分到不同的培养器皿(如培养皿)中在原来条件继续培养,器皿底部根据需要可加入另外的附着基质(如玻片、维尼龙绳等),注意孢子附着前不可剧烈摇动培养器皿以免孢子聚集;健康的孢子在1天内即可附着,附着后即可换上加入营养盐的海水培养液培养,3-5天换一次培养液,直到四分孢子萌发成配子体藻体,一般需要一周可萌发成上百个细胞的藻体。若需要的幼苗较大,待幼苗长到数毫米长后,将培养温度提高2-3℃,更利于较大幼苗分枝的生长及假根的数目增多。可根据海况及幼苗的大小,决定幼苗下海的时间以获得最大成活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未经中国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4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