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穿通(NP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4843.4 | 申请日: | 2007-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2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陈智勇;李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9 | 分类号: | H01L29/739;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09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穿通 npt 绝缘 栅双极型 晶体管 igbt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技术领域中的半导体器件,特别是一种非穿通(NP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背景技术:
现有的IGBT功率器件主要由金属底层、N+衬底、硅N-外延层、P-区、P+区、N+区、热氧化SiO2栅氧层、多晶硅栅层、SiO2淀积层、磷硅玻璃PSG淀积层和金属表层组成。由金属表层充任源极、金属底层充任漏极、多晶硅栅层充任栅极、磷硅玻璃PSG层和LPCVD SiO2层组合充任源栅隔离层,源区由位于深层的P-区、位于中间的P+区和位于P+区外围的环形N+区构成。其制造工艺流程如下:
1、在由N+衬底层(IGBT功率器件中为P+衬底层)和N-外延层构成的基材上以热氧化的方式先生成一层栅氧层,并以LPCVD淀积的方法生长一层多晶硅栅层;
2、以光刻、干法刻蚀方法除去覆盖在预定源区区域范围上的SiO2栅氧层和多晶硅栅层,并向由此呈下凹状、暴露的N-层上注入硼后作退火、推结处理,形成源区中涉及范围较深的P-区;
3、在所述的P-区上光刻预定设置为N+区的环形区域范围,并注入磷后作退火、推结处理,形成源区的环形N+区;
4、光刻位于所述的环形N+区中间的其余预定的P+区区域范围,并注入硼后作退火、推结处理,形成位于中间的P+区......
由于NPT IGBT特别的薄晶片工艺要求和低温限制,因此在制造过程中形成高效和良好的P+型集电区至关重要。这种方法制造功率器件的流程中,采用了多次光刻、腐蚀和去除性处理,工序繁琐,产品质量不稳定,工作可靠性较差,经济性和实用性方面均欠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不足而提供的一种非穿通(NP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非穿通(NP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及其制造方法,主要结构包括:底层集电极,N型-硅衬底、形成在N-硅衬底的底层内的P+型集电区,P-扩散区,形成在P-扩散区内的N+区,栅氧层,栅电极、栅极绝缘膜,表层金属发射极和钝化层。先通过底层P型离子注入,然后在硅片表面淀积AL薄膜,利用AL的P型掺杂性能,结合低温离子激活处理技术,形成P+型集电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适合于现行的NPT-IGBT工艺,使用的设备简单、制造方便,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量产能力。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一种非穿通(NP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非穿通(NP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及其制造方法,主要结构包括:底层集电极7,N型-硅衬底5、形成在N-硅衬底5的底层内的P+型集电区6,P-扩散区4,形成在P-扩散区4内的N+区3,栅氧层8,栅电极9、栅极绝缘膜10,表层金属发射极2和钝化层1。先通过底层P型离子注入,然后在硅片表面淀积AL薄膜,利用AL的P型掺杂性能,结合低温离子激活处理技术,形成P+型集电区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科达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4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分泌蛋白的进一步医疗应用
- 下一篇:具有多个腔的气囊垫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