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5149.4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5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唐波;李普明;李平;段霞;于法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B23/16 | 分类号: | C09B23/16;C09B62/00;C09K11/06;G01N33/5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14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吡咯 二甲 荧光 染料 及其 合成 方法 用途 | ||
1.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其中:R代表如下结构
R1=Cl,H
R2=Br,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结构中具有活性反应基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反应基团为酚羟基。
4.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合成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
a、取苯乙烯为原料制取2-苯基氮杂环丙烯;
b、取2-苯基氮杂环丙烯加入苯乙酮,在有氢化钠存在和室温下反应,得2,4-二苯基吡咯;
c、取2,4-二苯基吡咯加入对羟基苯甲醛,按照2,4-二苯基吡咯∶四氯苯醌=1∶3-7重量份配比加入四氯苯醌,然后于常温和搅拌下反应,反应结束后除去过量四氯苯醌,旋干,得蓝色固体吡咯甲川;
d、将蓝色固体吡咯甲川加入二氯甲烷溶解,再于惰性气体保护下加入三氟化硼乙醚,室温下反应,反应结束后加入三氯甲烷萃取2-3次,萃取液合并,水洗后用无水硫酸镁干燥,旋干,过柱分离,得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c工序中所述的反应是以三氟乙酸为催化剂,反应时间为4-12小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d工序中所述的反应是以三乙胺为催化剂,反应时间为24-72小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a工序所述的苯乙烯可用对氯苯乙烯或对溴苯乙烯代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b工序所述的苯乙酮可用对溴苯乙酮代替。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d工序所述的无水硫酸镁可用无水碳酸钠或氯化钙代替。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吡咯二甲川类荧光染料作为生物标记和生物分析领域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师范大学,未经山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51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