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5326.9 | 申请日: | 2007-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2993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曹西华;俞志明;宋秀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52;C02F1/2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71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粘土 治理 装置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藻华,在海水中亦称赤潮,在淡水中称为水华,是指在内陆湖泊、河口、海洋中,一些水生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生态异常现象。
近年来藻华现象频繁出现在世界各地的许多湖泊、河流及近海海域,例如在我国的滇池、太湖等内陆湖泊近年来连续爆发的大规模蓝藻水华,在我国东海近岸海域连年爆发的赤潮。有害藻华严重影响了所在地区的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引起了社会和民众的广泛关注。为了减轻有毒有害藻华的影响,保证经济发展和保障人民健康,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控制藻华已受到广泛关注。
日益肆虐的藻华灾害引起了各地政府、团体、科学家的深切关注,如何有效快速的控制并消除突然爆发的大面积藻华是减轻其不良影响的关键措施。通过喷洒粘土及其改性复合物治理有害藻华,降低其不利影响是目前国际上最受重视的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粘土及其改性复合物去除赤潮生物的效率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深入探讨了改性粘土去除赤潮生物的机理及生态环境效应。但对改性粘土治理藻华现场应用技术的研究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现有应用方法限制了改性粘土的效能。
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没有专用设备,利用粘土治理藻华时常常是直接将采集到的粘土材料倾倒到发生藻华的水体表面,粘土没有散开,不能有效均匀地喷洒在藻华上,治理效果有限,且消耗量大,还费工、费时和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有效均匀地喷洒粘土在爆发藻华水体上,以及治理效果有限等问题。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粘土法治理赤潮专用设备欠缺,无法实现粘土去除赤潮生物的效能的特点,提供了一种粘土法治理有害藻华的配套设备。
为了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装置,包括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腔内设置有内胆,所述内胆为桶体状,所述外壳与所述内胆之间为出水腔,所述出水腔与配置有出水泵的出水管连通,所述外壳内底面与所述内胆外底面之间设置有支撑板以支撑所述内胆,所述内胆的桶体面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孔,所述内胆内底部设置有与进水泵和进水管连通的进水器,所述内胆顶面中央位置设置有分料器和进料斗,所述内胆顶面设置有带有若干个喷水孔的喷淋板,所述喷淋板上面连接有顶盖,所述顶盖与所述喷淋板之间形成的空隙为进水腔,所述进水泵和进水管与所述进水腔连通。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内胆底部呈倒锥形,所述内胆的桶体上的出水孔分排间距排列,且各排出水孔位于内胆的桶体中上部。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进水器是由进水管体和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体上的螺旋叶片以及顶部的帽体所构成,所述帽体为伞形。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分料器包括转轴和若干挡板,所述挡板间距设置在转轴轴体上,相邻挡板之间为进料槽,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电机连接,转轴另一端为手动轴。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外壳、所述内胆、所述喷淋板和所述顶盖,在它们边缘台处由螺钉连接固定。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所述外壳上部设置有与所述出水腔连通的溢水管。
采用本发明的装置利用粘土治理藻华的方法,粘土通过进料斗和分料器进入内胆中,以水为分散剂,进水泵产生压力水流,通过下部的进水器和上部喷水孔进入内胆,形成旋转水流,使粘土形成均匀分散的悬浊液,通过出水泵喷洒到发生藻华的水体表面。
所述粘土与水的比例为1∶500-1∶5,优选1∶100-1∶10。
采用间歇式多次喷洒,间歇时间以大于1min为宜,以5-30min为优。
所述粘土为改性粘土,或天然粘土,优选改性粘土。改性粘土包含经过必要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后所得的各种粘土改性复合物。可以对改性前的粘土矿物进行精细粉碎,粉碎后的粘土颗粒粒径以等于或接近藻华生物细胞大小为佳。
本发明针对该应用方式的不足提出了改性粘土应用前首先与水混匀,进行精细粉碎,并通过专用装置以高压“雾化式”或“澈雨式”广泛澈布到藻华水体表面,从而实现有效治理藻华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532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