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7894.2 | 申请日: | 200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5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北京市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治疗 肾病综合征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是一种治疗肾病综合征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是由国外学者Hriction于1932年提出的。用以概括肾小球疾病中的一组证侯群,其在儿童肾小球疾病中占70%~90%,在成人中也占20%~30%。凡临床上具有大量蛋白尿(每天>3.5g)、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明显水肿、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6.5mmol/L)等特征者,即可诊为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在临床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指由原发性肾小球病引起者,成人的2/3和儿童大部分的肾病综合征均为原发性,病理变化主要为微小病变型,部分呈膜性、增殖性、膜增殖性及局灶肾硬化等改变。在45岁以上发病的患者,须注意除外可能伴有恶性肿瘤,如微小病变型肾病伴有何杰金病,膜性肾病伴以肺、乳房、胃肠等实体瘤等。继发性肾病综合征是指继发于全身其他疾病或由特定性病因引起者,如药物介导性肾病综合征,由过敏、中毒、免疫反应引起的肾病综合征,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引起的肾病综合征,肿瘤以及遗传所致的肾病综合征,结缔组织、过敏性紫癜等系统性疾病以及糖尿病、淀粉样变等代谢病所引起之肾病综合征等。在成人的1/3和儿童10%的肾病综合征可由上述病因继发。肾病综合征归属中医学的“水肿”、“虚劳”等病证范畴。本病的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3.5g/24h)、低蛋白血症(白蛋白<30g/L)、明显水肿、高脂血症。
肾病综合征病程绵长,复发率高,单纯西药治疗往往不能取得理想效果,尤其是一些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治疗常较棘手。而采用中西医综合的方法治疗肾病综合征,不仅扩大了治疗途径,且临床证实取得了可喜疗效,被认为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中医在临床上分湿热内蕴、水湿浸渍、阳虚水泛、脾虚湿困、风水相搏等症型辨证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因此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赤小豆 1.5~6份 川牛膝 1.0~4份 茯苓 1.0~4份
生黄芪 1.5~6份 玉米须 1.0~4份 猪苓 1.0~4份
炒白术 1.5~6份 益母草 1.0~4份 泽泻 1.0~4份
车前子 0.1~2份 大腹皮 0.1~2份 肉桂 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赤小豆 2.5~3.5份 川牛膝 1.5~2.5份 茯苓 1.5~2.5份
生黄芪 2.5~3.5份 玉米须 1.5~2.5份 猪苓 1.5~2.5份
炒白术 2.5~3.5份 益母草 1.5~2.5份 泽泻 1.5~2.5份
车前子 0.5~1.5份 大腹皮 0.5~1.5份 肉桂 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赤小豆 3份 川牛膝 2份 茯苓 2份
生黄芪 3份 玉米须 2份 猪苓 2份
炒白术 3份 益母草 2份 泽泻 2份
车前子 1份 大腹皮 1份 肉桂 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赤小豆 药性 甘、酸,微寒。归心、小肠、脾经。具有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的功效。可治疗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第1443页)。
生黄芪 药性 甘、温。归肺、脾经。具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可治疗一切气虚血亏之证,如脾虚泄泻,肺虚咳嗽,脱肛,子宫下垂,自汗,盗汗,水肿,血痹,痈疽难溃或久溃不敛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2813页)。
炒白术 苦、甘,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可治疗脾气虚弱之乏力,食少腹胀,泄泻,便秘,水饮内停之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寒湿痹,身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945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7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键合的清洗和干燥装置
- 下一篇:结合压纹材料的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