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中药制剂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8341.9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5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信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8 | 分类号: | A61K36/8968;A61P3/10;A61P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300北京市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糖尿病 便秘 中药 制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中药制剂,是一种治疗糖尿病性便秘以中草药为原料的中药制剂。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性便秘为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10%~20%。病变在大肠以便秘为主的临床表现。糖尿病性便秘在中医学中有“大便难”,“不大便”,“不更衣”,“燥屎”,“脾约”等名称。按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可概括为:阳明腑实,燥屎内结(热秘);肝脾气郁,肺胃之气不降(气秘)等为实秘证。肺脾气虚,大肠弛缓(虚秘);脾肾阳虚,传送无力(冷秘);血虚阴亏,肠道失润(虚秘)等为虚秘证。
脾肺气虚之便秘与血虚阴亏之便秘,在金元时期均称为“虚秘”,包括血虚便秘和气虚便秘,为肠道阴津和阴血不足,肠道失润,大便下行艰难;气虚便秘为大肠肌肉弛缓,传送无力,属虚证范畴。总之,中医在临床上分热秘、气秘、虚秘和冷秘等症型辨证治疗,取得很好效果。发明一种既安全又有效的中药制剂,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传统的中医辨证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中药制剂。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方便、无毒副作用、价格低廉的特点。
本发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生地黄 1.5~6份 当归 1.5~6份 玄参 1.5~6份
火麻仁 1.0~4份 麦门冬 1.0~4份 赤芍 1.0~4份
生何首乌 1.0~4份 川牛膝 1.0~4份 枳实 1.0~4份
生大黄 0.1~2份 桃仁 0.1~2份 乌药 0.1~2份。
本发明的优选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 2.5~3.5份 当归 2.5~3.5份 玄参 2.5~3.5份
火麻仁 1.5~2.5份 麦门冬 1.5~2.5份 赤芍 1.5~2.5份
生何首乌 1.5~2.5份 川牛膝 1.5~2.5份 枳实 1.5~2.5份
生大黄 0.5~1.5份 桃仁 0.5~1.5份 乌药 0.5~1.5份。
本发明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 3份 当归 3份 玄参 3份
火麻仁 2份 麦门冬 2份 赤芍 2份
生何首乌 2份 川牛膝 2份 枳实 2份
生大黄 1份 桃仁 1份 乌药 1份。
本发明中的药物机理如下:
生地黄性味甘、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可治疗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季宇彬主编《抗癌中药药理与应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第514页)。
当归 药性甘、辛、苦,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效。可治疗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等。(《中药大辞典》 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第1210页)。
玄参药性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具有凉血,滋阴降火,解毒的功效。可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寐,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肿痛,瘰疠痰核,痈疽疮毒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062页)。
火麻仁 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具有润肠通便的功效。可治疗血虚津亏,肠燥便秘等。(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第60页 化学工业出版社)。
麦门冬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心经。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可治疗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咽喉疼痛,肠燥便秘,血热吐衄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430页)。
赤芍药性苦,微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可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肠风下血,目赤肿痛,痈肿疮疡,闭经,痛经,崩带淋浊,瘀滞胁痛,疝瘕积聚,跌扑损伤等。(《中药大辞典》南京中医药大学编著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二版 第1440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未经北京艺信堂医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834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