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催化燃烧挥发性有机物银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8467.6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81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柏庆;王瑞璞;孙科强;余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3/50 | 分类号: | B01J23/50;B01D53/8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北京市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催化 燃烧 挥发性 有机物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低温催化燃烧挥发性有机物的ZrO2纳米晶负载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化学催化剂及其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内的有机化合物,如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醛、酮、醚、酯等,它们是石油化工、制药、印刷、喷漆等行业排放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该类有机物大多具有毒性并伴有恶臭,部分还可以致癌,且多数VOCs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传统的有机废气净化方法有吸附法、冷凝法和直接燃烧法等,但它们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能耗大、易受有机废气浓度和温度的限制。新兴的催化燃烧技术以其起燃温度低,完全燃烧温度与起燃温度相差小,即活性随温度上升很快的特点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Appl.Catal.A:Gen.,1997,151:179)。该方法所采用的催化剂多为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如Pt、Pd、Ru、Au等((2)Chemosphere,1999,38:2109(3)Catal.Today,1999,54:101(4)Catal.Today,1999,54:81)。这些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具有活性高,易分散等优点,但是催化剂的稳定性较差,且贵金属资源有限,价格昂贵,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催化燃烧技术的应用推广((5)Catal.Today,1991,10:81(6)Appl.Catal.A.,1992,81:227(7)Scipita.Metall.Mater.,1994,31:11(8)Chem Lett,1999,8:801(9)J.Catal.,2005,229:154(10)J.Catal.,2005,232:96)。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ZrO2纳米晶负载银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提供用于挥发性有机物氧化消除的一种新型高效低成本催化剂。
本发明提出的低温催化燃烧挥发性有机物的银基催化剂,它含有活性组分Ag以及载体ZrO2,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组成包括:活性组分1~25%,载体75~99%,所述催化剂中金属银与ZrO2纳米晶尺寸相匹配。
在上述的催化剂中,所述活性组分银的晶粒尺寸为2~100nm。
在上述的催化剂中,所述载体ZrO2纳米晶晶粒尺寸为2~100nm。
本发明提出的低温催化燃烧挥发性有机物的银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以晶粒尺寸为2~100nm的ZrO2纳米晶为载体,催化剂的制备步骤依次包括:
(1)通过水解或沉淀的方法制备氢氧化锆,然后用醇洗涤或醇回流该氢氧化锆;
(2)将上述得到的氢氧化锆醇凝胶在流动氮气中干燥、350~850℃焙烧,得ZrO2纳米晶;
(3)将上述得到的载体避光浸渍活性组分的前驱体溶液,在60~150℃下干燥后于250~650℃焙烧。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活性组分前驱体为可溶性的银金属无机盐。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可溶性的银金属无机盐为硝酸银。
在上述的制备方法中,所述步骤(3)是在流动空气中焙烧。
本发明的催化剂对挥发性有机物如烃类、醛等的催化燃烧反应具有很高的低温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且制备工艺简单,与通常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相比,其活性基本相当但成本显著降低。这类催化剂还有望用于空气中其它挥发性有机物如卤代烃、酮、醚、酯等的催化燃烧消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3中10%Ag/ZrO2-AD-450的TEM图(Ag颗粒在图中用白色圆圈标出)。
附图2为实施例5中10%Ag/ZrO2-AD-450催化剂在195℃、低空速下丙烯催化燃烧反应转化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施例和比较例对本项发明的催化剂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所提供的催化燃烧挥发性有机物的高效低成本银基催化剂,以金属银纳米粒子(2-100nm)为活性组分,以ZrO2纳米晶(2-100nm)为载体,其中金属银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为1~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84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