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Pv4/IPv6设备的媒体流互通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9492.6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94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妍;焦刚;厉盛义;白良;张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3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pv4 ipv6 设备 媒体 互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备媒体流互通的方法,特别涉及利用SIP协议实现IPv4/IPv6设备媒体流互通的方法。
背景技术
如今,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应用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项新技术所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变化,实践证明,IPv4不仅是健壮的、而且是易于实现的,并具有很好的互操作性。这些都充分肯定了IPv4协议(IPv4protocol)初始设计的正确性。但是随着Internet迅速发展,发现IPv4有着很多不可克服的问题,必须通过新的协议来最终替代。
接入Internet的网络设备和运行在其上的应用程序急剧增加,由此带来了IP地址的迅速耗尽与路由表膨胀等问题,对IP地址范围的扩大也迫在眉睫。针对IP地址的问题,IETF(Internet工程任务组)提出了新一代网际互联协议-IPv6协议(IPv6 protocol),它不但解决了IPv4的地址问题,并且改善了IP协议的性能。
目前由于IPv4协议已经成功的使用了将近20年,基于IPv4的应用程序和设备已经相当成熟和具有相当的规模,不可能一夜之间完成所有升级变更。而另一方面,IPv6的应用程序和设备还不成熟完备,这样必然会出现许多孤立的IPv6网络。
通常,协议的过渡是很不容易的,从IPv4向IPv6的过渡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完成从IPv4向IPv6的过渡,是发展IPv6首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在相当长时间内,IPv6节点之间的通信还要依赖于原有IPv4网络的设施,同时IPv6节点也必不可少的要与IPv4节点通信,因此过渡是不可避免的,并且过渡必将是分布式的、渐进的进行。据专家的预测,过渡初期的Internet将由少量运行IPv6协议设备组成小的网络“孤岛”和大量运行IPv4协议的设备组成的“海洋”组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IPv4的海洋将会逐渐变小,而IPv6的小岛不仅会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大,并最终完全取代IPv4形成新的下一代Internet网络。在过渡的初期,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就是解决这些IPv6的小岛之间互相通信的问题;第二类就是解决IPv6的小岛与IPv4的海洋之间通信的问题。
为了开展对于IPv4/IPv6过渡问题和高效无缝互连问题的研究,国际上,IETF组建了专门的工作组,即NGTRANS工作组来处理这个问题。同时,IETF在全球范围内成立试验床6-Bone,专门对IPv6的特性进行研究。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过渡技术和互连方案,这些技术各有特点,用于解决不同过渡时期、不同环境的通信问题。
针对这两类问题已经提出了很多方案,有一些已经相当成熟并形成了RFC(Request For Comments,即“请求注解”,包含了关于Internet的几乎所有重要的文字资料),有一些还只是作为Internet draft(Internet草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两种网络必然是共存的,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就是我们如何能够平稳地从IPv4网络过渡到IPv6网络。因此如何由IPv4向IPv6过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过渡机制成为了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目前解决过渡问题基本技术主要有三种:双协议栈(RFC 2893 obsoleteRFC1933)、隧道技术(RFC 2893)、NAT-PT(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RFC2766)。
(1)双协议栈(Dual Stack)
采用该技术的各节点上同时运行IPv4和IPv6两套协议栈。这是使IPv6节点保持与纯IPv4节点兼容最直接的方式,针对的对象是通信端节点(包括主机、路由器)。这种方式对IPv4和IPv6提供了完全的兼容,但是对于IP地址耗尽的问题却没有任何帮助。并且由于需要双路由基础设施,这种方式反而增加了网络的复杂度。
(2)隧道技术(Tunnel)
隧道技术提供了一种以现有IPv4路由体系来传递IPv6数据的方法:将IPv6的分组作为无结构意义的数据,封装在IPv4数据报中,被IPv4网络传输。根据建立方式的不同,隧道可以分成两类:手工配置的隧道和自动配置的隧道。隧道技术巧妙地利用了现有的IPv4网络,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使IPv6的节点之间能够在过渡期间通信的方法,但它并不能解决IPv6节点与IPv4节点之间相互通信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