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膜压电超声换能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9517.2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52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郝震宏;乔东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6B1/06 | 分类号: | B06B1/06;H01L27/20;H01L21/8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勇 |
地址: | 100080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压电 超声 换能器 | ||
1.一种薄膜压电超声换能器,包括具有硅杯结构的硅基片(100),位于该硅基片(100)上的支撑层(103)以及位于支撑层(103)上的N个压电换能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硅基片(100)的硅杯结构上部具有选择性掺杂层,该选择性掺杂层上具有N个与所述压电换能单元相对应的通孔;所述N至少为2;所述压电换能单元由下电极(107),压电薄膜(108)和上电极(109)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压电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103)是氮化硅薄膜、二氧化硅薄膜或硅薄膜,或者以上薄膜组成的复合膜。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压电超声换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是圆形或矩形通孔。
4.一种薄膜压电超声换能器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择一硅基片(100),从该硅基片(100)的上表面(101)对其进行选择性掺杂,形成一个连续的掺杂区域(105)和N个非掺杂区域(106);
2)在所述硅基片(100)的上表面(101)上制备支撑层(103);
3)在所述支撑层(103)上制备N个压电换能单元,该N个压电换能单元的位置与所述N个非掺杂区域(106)的位置相对应;
4)从硅基片(100)的下表面(102)开始对硅基片(100)进行硅体刻蚀,形成硅杯结构并继续刻蚀非掺杂区域(106)形成N个通孔;所述N至少为2。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压电超声换能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选择性掺杂采用浓硼扩散或注入掺杂,或者采用浓磷扩散或注入掺杂。
6.按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薄膜压电超声换能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包括如下子步骤:
11)在硅基片(100)的上表面(101)制成掩膜(110);
12)在掩膜(110)的覆盖区域之外,从上表面(101)对硅基片(100)进行掺杂,形成所述的掺杂区域(105)和N个非掺杂区域(106)。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压电超声换能器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包括如下子步骤:
111)硅基片(100)经过高温氧化工艺生长一层高温二氧化硅;
112)在硅基片(100)的上表面(101)上对该层高温二氧化硅进行光刻;
113)最后利用氢氟酸腐蚀高温二氧化硅制成掩膜(1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51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驱动器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 下一篇:基于数据库逻辑锁的变更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