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EPC读写器规约的通用读写器通讯协议无效
申请号: | 200710119964.8 | 申请日: | 2007-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4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元新;王栋威;张挺;任桥;熊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7/00 | 分类号: | G06K7/00;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贾玉忠;卢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epc 读写 规约 通用 通讯 协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通用RFID读写器通讯协议,特别是一种基于EPC读写器规约的通用RFID读写器通讯协议。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从RFID的整体框架及应用发展来看,用来将前端RFID设备与后端企业应用系统相连的核心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实际部署的RFID方案,最终目的是为了收集各种来源的数据为业务所用。用户首先会面对如何将前端数据与其后端业务系统连接起来,其次是如何保证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能够顺利转换成有效的业务信息,以及如何确保数据采集的安全性等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在应用中一般通过RFID中间件来实现。
但是,用来将读写器设备与应用系统相连的RFID中间件与读写器整合给RFID应用带来了新的问题。RFID中间件与读写器往往是异构的,这就为最上层应用造成了不可逾越的困难。主要问题有:(1)前端协议(读写器与标签协议)种类不统一,使得读写器设备及其后端协议(读写器与中间件)也随之多样化;(2)读写器支持的天线类型和数量不统一,容易造成节点数据采集控制混乱;(3)由于各不同厂商都有自己的后端协议,设备缺乏互联互通的基础;(4)接口种类也十分多样,如RS-232,TCP/IP等,大规模应用系统复杂且成本高。
针对上述困难,许多应用厂商和组织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和协议以实现读写器与中间件通讯协议的通用化和标准化。其中最典型是SimpleLightweight RFID Reader Protocol(SLRRP)通用读写器通讯协议,该协议是Reva公司的合作伙伴与企业标准的制订机构、团体、读写器供应商、读写器芯片厂商共同制定的。SLRRP实现的方法是通过自定义的方法在SLRRP通道上的传输来实现的,底层协议是TCP/IP。对于RFID应用的用户,SLRRP的明显优点在于如果遵循该规范,不同的读写器和中间件系统可以较为容易的集成,提高效率并减少差错。但是,该协议由于是从厂商专有协议发展而来,具有许多专有协议的局限性:一是对于通讯协议中读写器逻辑功能的定义采用常见的硬编码方式,如果读写器功能有所变化,系统可扩展性较差;二是命令的参数固定,不支持动态参数,在复杂应用的场合下,缺乏通用性的支撑能力;三是读写器与中间件接口目前只支持TCP/IP协议,没有对底层协议的可靠性进行约束。
为适应RFID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需求,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于1999年首次提出了EPC系统(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概念。EPC系统是基于EPC编码技术、RFID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信息采集和信息服务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全球开放的物流供应链管理建立全球化、标准化、系统化的统一标识标准,推动物流供应链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通用射频识别读写器通讯协议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制定符合EPC读写器规约概念模型的通讯协议,按照EPC读写器规约模型的要求,协议体系结构分为三层:读写器层、信息层和传输层。符合EPC读写器规约概念模型的通讯协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EPC读写器规约的通用读写器通讯协议,该协议具有统一性和通用性、开放的,遵循统一的协议规范,减少了异构系统整合和上层应用开发的困难,增强了射频识别的适应性,可扩展性强。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基于EPC读写器规约的通用读写器通讯协议,包括主机和读写器,两者之间进行信息交换,主机或读写器分别由读写器层、信息层和传输层组成,其特点在于:
读写器层:为协议的核心,指定读写器与主机之间交换信息的内容及抽象语法格式,负责把用户操作请求抽象为操作对象的方法和属性,传至信息层;或者从信息层接收操作对象的方法和属性,执行对象的方法和属性,转化为操作请求;
信息层:负责把读写器层抽象出的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封装成请求报文,或者从传输层接收的请求报文中解析出操作对象的方法和属性;同时主机处理请求报文和处理主动响应,读写器处理接收请求报文和处理发送主动响应;如果需要安全性方面的服务(例如鉴定、授权、信息的机密性及完整性),也将在该层提供;
传输层:是上层各功能赖以实现的基础,它向信息层提供最基本的传输服务,将信息层封装好的报文在网络中发送到另一端,同时接收另一端发送的报文,将其传输到信息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101199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